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100peaks-of-taiwan-imac-mock-up
Strava 台灣單車百岳制定計畫

因為行銷讀書會的關係,我認識了在奧美工作的饅頭,饅頭是一個愛登山的女生,我們因為這樣子,在讀書會看了一本與登山有關的書《聖母峰之死》,這是一本記錄 1996 年喜瑪拉雅山聖母峰真實山難故事的書,有幾部電影的劇本都是改編自這段故事,可見這本書有多精采。

說到爬山,我只喜歡爬需要「手腳並用」的山,例如:三峽五寮尖石碇皇帝殿台中鳶嘴山,他們的共通點都是有些路段需要拉繩索才能上去。但其實比起徒步爬山,其實我更喜歡用腳踏車爬山,我想原因應該跟大多數人一樣:喜歡登頂之後的成就感、享受沿途的美景,而且,我覺得用輪子滑下山,既暢快又有效率,還不用忍受徒步下山時膝蓋不斷遭受衝擊的痛苦。

在接觸登山客的過程中,我發現攀登百岳是一個很有趣的事情,它給了很多登山客目標及方向,假如你也是喜歡徒步爬山的人,那麼你不太需要擔心「下次要爬哪裡」這個問題,因為百岳路線都告訴你了,而且網路上有數不盡的資源、照片、路線分析,幫你準備好接下來的目標規劃。

但是,喜歡用腳踏車爬山的我,就常常面臨下次不知道要騎哪裡的問題,我是大台北地區的車友,因為地區的限制,我常爬、常練的路線就那幾座,但腳踏車能上去、海拔最高的只有海拔 1056 公尺的「大屯山助航站」,想要再高一點,突破  1600 公尺,就要往南一點,去桃園的拉拉山

其實我還想知道更多的單車爬坡路線,不只合歡山武嶺玉山塔塔加阿里山...這些耳熟能詳的路線,在台灣各縣市,我覺得應該還有更多在地車友們心目中的經典單車爬山路線才對。

於是,我開始蒐集資料。一開始是先從各縣市最高峰開始找,透過大家的遊記、數據,去驗證這些山峰,到底公路車可不可以上?還是要 Off road?還是只能徒步走?是否需要扛車?...等等,我花了許多下班時間,慢慢找出 17 座各縣市單車可上的最高峰,這就是單車百岳計畫的雛形。

  1. 台北市 陽明山(大屯山助航站
  2. 新北市 五分山(五分山氣象雷達站
  3. 基隆市 姜子寮山(姜子寮山步道立碑
  4. 桃園市 拉拉山(拉拉山生態館
  5. 新竹縣 大霸尖山(觀霧森林遊樂區
  6. 苗栗縣 橫龍山(橫龍古道)
  7. 台中市 雪山(小雪山莊)
  8. 彰化縣 八卦山(鳳山寺
  9. 南投縣 玉山(塔塔加遊客中心
  10. 雲林縣 石壁山(石壁生態休閒園區)
  11. 嘉義縣 阿里山(阿里山國家風景區
  12. 台南市 梅嶺
  13. 高雄市 東藤枝山(藤枝森林遊樂區
  14. 屏東縣 霧頭山(神山愛玉
  15. 宜蘭縣 棲蘭山(明池森林遊樂區)
  16. 花蓮縣 合歡山(東進武嶺
  17. 台東縣 關山嶺山(關山埡口

 

在有了這些資料,我在找尋過程中也無意中發現很多很精采的路段,覺得這些路段不去騎、不去體驗一下,就太可惜了,例如光是武嶺就有四種騎法:西進武嶺、東進武嶺,還有北進武嶺,以及「冬進武嶺」;橫貫公路的三橫一豎,北中南三橫,再加中央山脈大縱走,這些都是可以用單車去完成的創舉。

在找資料的過程中,我又順手將這些精采路線給記錄下來,覺得一輩子一定要找機會完成它們。隨著手中的路線愈來愈多,我就開始想,登山界有百岳,那為什麼單車界沒有百岳呢?在腳踏車的圈子中,有許多路線都已經變成一種術語在流傳,沒在騎車的人根本聽不懂我們在講哪裡,這也代表,其實單車界早就有很多爬坡路線,只是缺乏一個整合而已。

於是,我開始著手,把手邊的路線全部貼進 Excel,標上海拔高度、坡度,以及路線長短,隨著路線的增加,我也希望能夠吸引有興趣的人一起幫忙,所以我把表格轉到 Google 試算表,並且開放權限讓每個人都可以編輯。有一天,我發現我們找到的路線已經 99 條了,覺得可以進入下一階段了,建立網站!

我利用大概一個下午的時間,以 WordPress 搭配 Visual Composer 做出網站的雛形,然後掛上之前利用上班通勤時間所設計的單車百岳標誌(素材取自 Freepik),背景使用文青圖庫 Unsplash 找到的山景照片 ,表格部分採用「Inline Google Spreadsheet Viewer」WordPress 外掛,直接把 Google 試算表的百岳清單同步顯示到網站上,這是我覺得最酷的功能。

整個單車百岳網站架在我的個人實驗室網站之下,節省 domain 和主機費用,網址取名「zeals75.com/100peaks」,整個計畫的籌備過程從 2015 年 7 月 6 日開始,一直到 2015 年 12 月 7 日發表網站,五個月的籌備時間,目前接下來的計畫是這樣:

1. 找出 120 條台灣經典爬坡路線。

2. 把每條路線都以 Strava 的數據標記出海拔高度、坡度,以及路線長度。如果有值得參考的整體騎乘路線或遊記的話,也一併記錄下來,方便未來車友可以規劃適合自己的上山進攻路線。

3. 從 120 條永遠完整數據的爬坡路線中,挑選出前 100 條最經典的路線。在此經典的定義,必須根據最後初步完成時的整體數據而定,希望能做到「景色、難度、高度」三者平衡,因為單車百岳目前看起來並沒有辦法像徒步百岳那樣,做到直接劃分「三千公尺以上的高山」出來,因為那樣我們就沒幾座可爬了,從現有數據來看,單車百岳大多數可能都會落在海拔 350~700 公尺這個區間。

4. 在排序出單車百岳後,接下來就是「踩線計畫」,有鑑於目前 Strava 路段的命名規則紊亂,因此我們希望可以統一以單車百岳的格式,為路段重新命名,例如「單車百岳 001:東進武嶺」。同時,在踩線的過程,我們也要確保路線的完整性,儘量能從低海拔地區直接拉到最高點,這樣才有辦法方便看出該路線的難度,因為目前許多 Strava 路段都是零碎的,可能只有攻頂前的一小段 10 公里有被記錄下來,在上山過程中的 80% 里程數可能都被忽略,這也是我們必須要揭露出來的必要資訊。目前「踩線計畫」還沒有確定要用募集各地車手實際用單車去騎的方式進行踩線,還是要直接用機車加上 Strava App 直接畫出路線也行,這點我們還要再想想)

以上四個步驟做完,單車百岳就差不多是完成了,因為各地的車友只要使用 Strava App,就可以記錄、證明自己完成單車百岳的過程。不過我們的終極目標,是希望能夠使用 Strava API,讓你只要在網頁上登入 Strava 帳號,透過路段比對,我們可以顯示出你完成單車百岳的進度百分比,請有興趣的開發者與我們聯絡!

最後推薦與單車有關的兩本書:

  1. 一生的自行車計畫》:看書名你可能覺得很誇張,但這本書裡頭涵蓋的範圍非常廣,由淺入深,充分滿足我吸收單車這方面的知識慾望,有興趣可看看目錄。
  2. 自行車訓練聖經》:這本書真的是聖經等級的,作者強調,如果你想要騎得更快,與其升級整台單車,不如先買功率計、搭配心跳帶,透過有計劃的訓練,讓你的表現提昇更為顯著。裡頭講述許多練車的盲點,例如:休息的重要,不練車的堅持,反而才是讓體力提昇的關鍵,非常有趣。

 

台灣單車百岳制定計畫:zeals75.com/100peaks


探索更多來自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