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早上看到 Pentax 17 發表的新聞,非常興奮,大概花了好幾個小時在看這台相機的所有訊息,官方的、非官方的,中文的、英文的和日文的。原本單看規格覺得這是一個我不會買的相機,但我還是在第一時間進行預購了,我的預購地點是日本亞馬遜,但不知道是否會順利出貨就是了,因為原本日本亞馬遜預購 Pentax 17 可以直接寄到台灣,但是幾個小時過去,就取消可以直寄台灣的選項,變成只限日本國內購買,同時,預購的價格,也從原本的七萬多日幣,漲到十二萬多日幣,而我買的價格是八萬日幣,折合台幣約一萬六千多元。
我想,在了解 Pentax 17 之前,你應該先看一下 Pentax 官方的影片(台灣時間的發布時間是 2024 年 6 月 18 日,美國時間是 6 月 17 日,呼應 Pentax 17 的數字)。
上面這支 Pentax 官方製作的影片,最大程度地展示 Pentax 對於這台相機的定位,從影片中的照片可以看出,這些「盡是生活中的平凡片段」,就是 Pentax 希望使用者去做的事,能夠用底片這一個不可逆的媒材,去重新體驗並觀察生活,讓生活中許多平凡的片段,都因為底片,而有了預料之外的變化。
由於 Pentax 在重新發表底片相機之前,經營的都是數位相機市場,因此,過去與 Pentax 保持關係的媒體或網紅,一直都是數位相機的使用者,因此,目前你能夠看到的開箱影片,幾乎都是以數位相機使用者或非重度底片使用者的角度來看 Pentax 17,這點雖然有點可惜,不過我相信這已經是目前 Pentax 能夠做到最好的程度了,至少,全球統一曝光,他們做到了,接下來就是讓更多感興趣的媒體和網紅體會這一台相機,提高預購量,增加這台相機的銷量才是最重要的。
我認為在 2024 年拍底片是一件非常不理性的事情,在 2024 年推出底片相機對於一間公司來說也是一件不理性的事情,起初我對於 Pentax 17 的規格感到詫異,認為它的 1/320 秒快門和 f3.5 光圈,會成為它在使用上很大的限制。但仔細研究後,我發現 Pentax 17 是一個最小可行性產品(Minimum Viable Product,簡稱 MVP),從它的偏大的機身設計,看似拼湊的機械結構,可以合理推估,這台相機是採取部分模組化的設計,早在 Pentax 17 尚未發表之前,Pentax 官方就有說明,Pentax Film Project 規劃的是一系列相機,而不是只有單一機種而已,因此,也許未來幾年,我們可以陸續見到這些全新的底片相機問世:
- Pentax 17 AF:可自動對焦的半格傻瓜相機
- Pentax 35 AF:可自動對焦的 135 傻瓜相機
- Pentax 35 X:可交換鏡頭的 135 單眼相機
我認為 Pentax 17 的估焦設計只是此時此刻的折衷方案,因為 Pentax Film Project 從 2022 開始到現在已經燒了兩年的錢,母公司 Ricoh Imaging 在日本是上市公司,不可能放任虧損持續,因此勢必要在必要的時間將產品推向市場,以換取現金「回血」一下,如此才有資源能夠繼續往下走。
Pentax 17,其實是一個真真切切的全球群眾募資活動,只不過 Pentax 用最敬業的精神在執行而已,他們先把產品做出來,讓消費者評估自己是否要「加入」,第一代產品肯定會有一些問題或不完美的地方,但唯有前期不計成本與回報的投入,才有可能後續那原本看似不可能的事情發生,無論是從廠商或投資者的角度看,都是如此。
昨日 Pentax 官方還有釋出一支由 Pentax Film Project 企劃總監鈴木健夫(TKO)先生介紹 Pentax 17 產品開發的心路歷程的影片,這支影片長達 22 分鐘,但我想任何對 Pentax 17 感興趣的人,都應該花時間把它看完:
從影片中可以看到,TKO 本人對於 Pentax 17 的狀態是非常有自知之明的,我個人解讀的意思是,TKO 知道這台相機雖然不是很多人心目中的那台相機,但因為受限於 Ricoh Imaging 集團並非擁有無限的時間與開發資源,因此,這台 Pentax 17 的問世,就是推動 Pentax Film Project 繼續下去的關鍵起跑動作,而 TKO 最終也需要回歸商業本質,向董事會報告這個專案的成果。簡單來說,假如 Pentax 17 銷售失敗了,那麼後面幾台市場上真正要的機種(例如 135 全片幅、自動對焦、大光圈等),就真的會無緣問世了。
TKO 在影片中傳達的非常明確,Pentax Film Project 之所以這麼趕,是因為老師傅都退休了,如果他們不敢在這段時間快速地將成品推向市場,那麼最後整個計畫就會失敗,因為,此時此刻 Pentax 非常需要那些還在世的老師傅的顧問,這也是為什麼現在 Pentax 17 許多規格都看似不完美的原因,因為 Pentax 不可能再等一年。
所以,我個人認為,對於 Pentax 17 的價格和規格,都不能用一件市場上的商品來看待,因為它真的就是一項全球募資計畫的開端,這應該可以說是攝影被人類發明以來最瘋狂的歷史事件了。
至於說,Pentax 17 的市場目標使用者是誰,由於我目前還沒有使用到相機,因此我沒有辦法給出很明確的判斷。不過,就 TKO 本人的說法,Pentax 期望的使用者輪廓主要是那些「之前沒有使用過底片的人」,如果 Pentax 的市場目標真的就是在這些人身上的話,那麼前面提到 Pentax 17 目前開箱的媒體和網紅都是數位相機圈的人,這一點就說得通了,因為它們的讀者和觀眾大部分都是之前沒有使用過底片的人。
只是,之前沒有使用過底片的人,會輕易地花一、兩萬元去購買一台全新的底片相機嗎?一定會有,但比例我不知道,因為依照數位相機的生態,很多人是不考慮二手機和二手鏡頭的,因此,會買二手相機和全新相機的人,本來就是不同族群,買二手相機的人重視的是「損失最小」,而買全新相機的人重視的是「安心感最大」,因此,Pentax 17 無論賣什麼價格,我認為都是可以的,因為它的本質上真的就是群眾募資。
底片相機類似於二手車市場,許多人認為只要花很少的錢,就能找到性價比很好的二手車,但願意花大錢買新車提列折舊的人也是大有人在,因此,說 Pentax 17 相機規格不如兩、三千元的老相機這件事,我認為很難成立,因為兩邊就是不同族群的人。今天無論 Pentax 17 賣得多便宜,你一定找得到比它划算的古董相機,但這樣做沒有意義,無助於底片相機市場的重啟。假如在玩底片的人,如我這種重度使用者,那麼我真的非常推薦你可以支持 Pentax 17 這台具有歷史意義的底片相機,支持 Pentax Film Project,支持 TKO,支持 Pentax!
最後附上 2024 年初我去參加 Pentax Film Project 活動的現場照片,很榮幸現場看到了 TKO 先生,這些照片都是由 1978 年發表的 Pentax Auto 110 袖珍單眼相機搭配 Pentax-110 50mm f2.8 鏡頭所拍攝,謝謝你的閱讀!
探索更多來自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看完你的文章又再度對Pentax這個企劃更期待了,很感激。在這個底片逐漸式微,數位機為主流的時代,還有人願意砸錢花時間延續這個傳統與技藝,對我來說能力所及的都該出點力才對。
第一批日亞預購的應該都要陸續到貨了吧,先恭喜買新機囉!
慢一步的我也在嘖嘖預購了XD 好期待。
謝謝!說來話長,結果最後我沒買到 Pentax 17,原因是我先訂了日本亞馬遜,在等待到貨的過程,又參加了台灣總代理的首賣活動,於是我就取消日本亞馬遜訂單,改買台灣的。結果台灣下訂後,我發現可以信用卡三期零利率,於是就取消訂單,想說重新下訂,結果!嘖嘖系統不給下訂,就這樣,我沒有買到 Pentax 17。之後雖然看嘖嘖有開賣,但因為時間一路往後推,我就覺得,那就之後再看看吧!也許會找二手機也說不定
老實說,從 Pentax 17 採用半格切入,他的 TA 其實很清楚,就是年輕族群。所以是不是給地騙玩家、老手玩,並不是他們的重點。這個有點像是黑膠唱片也有一群只買不聽的年輕族群一樣。
從他的 $500 的定價及透過群眾募資提供預購來看,Pentax一開始就是把這個專案視為一個實驗性項目,對老手來說,這樣的功能與 $500 的定價自然很難理解,只能嫌貴。至於鏡頭好壞更不是重點,對於年輕族群來說,輕便、炫炮、跟別人不一樣、上傳到 instagram 可以吸引人家注意,這些點要來得更重要些。
不過,我並不覺得 Pentax 17 成功,就會有下一台 Pentax 35....我覺得她就是個實驗,但如果能吸引年輕族群的注意,也許 Pentax 數位相機的火苗就有機會滋長而在 Ricoh 底下東山再起,這個前提下,如果 Pentax 17 的實驗成功,我認為下一台最可能是是 P&S 取向的 Pentax 數位相機,這樣也可以與 Ricoh GR 形成高低配讓市場選擇?
以實驗性專案來說,底片相機還是相對成本低很多的,只是放諸全球市場來看,其硬傷是底片市場跟以前很不一樣了,就連沖洗店都遠比以前少很多。如果 Pentax 有機會做一台有特色的 P&S 數位相機,也很不錯的。
👍
基本上,17這個計劃不會呈到董事會這層級。相機事業在Ricoh是小部門,只是Pentax這被吸收的公司化為內部位時的新計劃。
它算是有眼見的,看到了在疫情這四年底片市場的變化,也看到了富士靠濾鏡吃了很多好處,進而掌握了現今有一小眾的底片復甦熱潮,重新推動一次復興。
這次的難度除了相機設計要仰賴退休的前輩外,所有的零組件早就沒有供應商在做了,要說服所有供應商願製作要花多少力氣與資源,P家想必要也吃很多零組件庫存。這一切都讓底片機新製一事,真的要在日本才有辦法與機會重起。
Ricoh願花這筆錢,基本上就是抱持著鐵定大虧(以此方案計算)的心態,R廠現只有GR3一款相機持續販售,P則是完全沒有。17就是相機部門的新呈案,失敗了也不會虧的比推一台新數位機多。再加上除了R與P皆曾是日本重要的相機廠商的歷史外,想必還抱負著浪漫的情懷重製。
17是個重要的一步,加油!!
17要拍72張對我而言太多了,我等2號機面世。
好的,沒問題!
規格問題都是小的,老手可以克服,新手可以按照老手的指導限定使用方式,問題在於妥善率和耐用性,底片機與數位最大的不同是底片機除非故障斷料無法維修不然畫質都不會過時,現在花這個錢折舊可能是10年起跳,所以與其討論這台相機划不划算不如更直接的討論為何要拍底片以及你以為的妥善二手底片機鏡的壽命還剩多少能不能陪你下個10年(畢竟上一台認真的機器至少也20歲了又是電子機)
👍
不错的分析,真的是很大胆的试水计划。
謝謝留言,真的是需要全世界一起支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