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9 卷底片
底片:Ilford Delta 100 Professional
沖掃:麗來攝影 2025/5/30
相機:Ricoh R1S 30mm f3.5
-
在說了想停更之後,我才開始有多餘的心思放在原本的寫書計劃上。寫書對我來說一直是個遙不可及的目標,因為我的標準比較異於常人。我還滿喜歡看書的,床頭總是會放一本書,試圖解決我的失眠問題,最近都在看行為心理學的書,上一本是 1984 年首次出版的《影響力》,目前則是同一位作者 2016 年問世的《鋪梗力》,這兩本書都是非常好的書,只是台灣的書名翻譯總讓我覺得在閱讀它們是感到難為情,因為我不是一個喜歡追求名利的人,與其追求事業上的成功和擴張,我更想要讓自己更專業,而讓我趕快把事情做完,讓我的生活趨於平靜。
關於寫書,我有很多想法,目前最偏好的版本是只挑前 100 卷底片,每卷只挑 1 張照片,用這 100 張照片當作時序依據,去寫我人生中 100 則曾經發生過的小故事或對事情的看法。
為什麼是 100 則呢?因為書籍印刷需要成本,假如一張照片一頁,一篇文字至少一頁的話,那麼這本書就至少 200 頁了。在有些故事的篇幅可能會寫到兩頁的情況,那麼這本書最後的篇幅應該會落在 250 頁左右,雖然我對做書沒經驗,但我想書的頁數必須得控制在一定的範圍內,不然書籍印刷成本過高的話,會需要反應在售價上,反應在售價上就有可能會影響到書籍的銷售量。
另一個 100 則的原因,就是如果第一集出版順利,那麼第 101 到 200 卷底片就可以繼續做第二集,以此類推......
看來,我這輩子應該很難脫離拍照這個興趣了。
-
這卷底片是我第一次成功用 Ricoh R1s 30mm f3.5 拍攝黑白照片,結果相當令人佩服,而且我放的還是 Ilford Delta 100 Professional,對我來說是非常少見的嘗試,因為我平常都是用 Delta 400。
-
#1
對我來說,底片攝影最令人驚嘆的就是可以用至輕至薄的機身,做到現代數位鏡頭不可及的畫面質感。Ricoh R1s 真的很薄,是我用過機身最小,但功能最強,而且價格最便宜的相機,我想,它的輕薄,跟它採用的 30mm f3.5 鏡頭有很大的關係,假如它的鏡頭不是 30mm,而是 35mm 的話,那麼可能就不會這麼小了。這張照片是某天去堤防晨跑時所經過的一棵大樹,很像國泰世華銀行 Logo。
#2
Ricoh R1s 30mm f3.5 只所以性能優異,除了它的最近對焦距離有到 35 公分之外,它的觀景窗內也是一絕,因為它會顯示你的對焦點位置,是在「左、中、右」哪個位置,這對於要進行精確對焦的時候非常有幫助,不像一般傻瓜相機只有中間一個點判斷。這張照片仍然我是晨跑時的視角,我就跑在柏油路上,可以看到當我對焦在畫面中間時,畫面前景(也就是畫面下方)的散景變化,我個人認為以散景來說,Ricoh R1s 的廣角鏡頭並不拿手,如果想要鏡頭畫面有些散景層次的話,我還是會推薦 35mm 以上定焦鏡頭的傻瓜相機。
#3
這一天是星期五晚上,那天我趕著四點多下班,因為要來高昇拿修好的相機。誰知道下班時間的內湖交通超可怕,我從板橋來回內湖騎機車竟然花了 3 小時。
#5
剛跑完步去量體重是 71.5 公斤,但請留意,這已經是一個多月前的數字了,現在寫這篇文章的時間是 2025 年 7 月 2 日。
#6
我人生中曾經親眼見證幾個魔幻時刻,透過螢幕,不是現場,一個是台灣棒球打贏日本,另外一個就是蕭敬騰唱新不了情(對楊宗緯),當年聽到真的雞皮疙瘩。還記得當時的情景是我們在大學宿舍中,大家湊在其中一位同學的螢幕前看,心想「這傢伙是誰?唱歌聲音也太好聽了吧!」
#7
因為我一直沒有辦法接受底片沖掃無法留殼這件事,因此,我只有需要正沖時才會過來 Ilford Taiwan Lab 送件。關於底片留殼這件事,我心中時常會冒出「生要見人,死要見屍」這句話,但似乎不太妥,可能我放太多感情了吧!
#8
難得 Ricoh R1s 30mm f3.5 廣角鏡頭的層次感,技術上來說算是刻意拍入一個前景物體,造成有散景變化。我大概是 36 歲開始拍底片後才重新搭公車的。以前總覺得公車很不方便,現在覺得搭公車可以拍到一些畫面,而且會有各種不同的光影變化。
#9
離開 Ilford Taiwan Lab,剛下公車,正用走路的方式要去客戶那邊上班。
#10
這天晚上,我剛參加完 WordPress 的小型聚會,這是走在路上,晚上九點半的台北市區的街道路燈。
#12
晚上的車子變少了,可以拍到安靜的街道。底片的光暈好美,我認為底片的美,就是主流的美,不然不會大家都在追求什麼電影感,電影感就是底片感啊!電影(Film)和底片(Film)可是同一個單字耶......
#13
台灣的底片沖掃價格算很便宜,通常就是底片價格的一半而已,假設底片 400 元,那沖掃就是 200 元,因此一卷底片的拍攝成本相加之後是 600 元,可以用底片單價的 1.5 倍來抓。但如果像是美國的話,沖掃就很貴,底片一樣一卷 400 元,但沖掃卻要 800 元,一卷底片的拍攝成本相加之後變成 1200 元,是底片單價的 3 倍。我認真覺得台灣的沖掃店家可以一起漲價了。
#14
這天帶著兒子去未來他要唸的國小量制服尺寸,當天下著大雨,但兒子因為好奇,所以穿著雨衣在國小的操場中逛逛。
#16
我 18 歲的時候,覺得老車很土,現在 38 歲,覺得老車很酷。
#17
星期日的高速公路下著雨,這天來回台中上 BMX 課。
#19
來台北 101 附近辦事情,順便測試一下 Ricoh R1s 30mm f3.5 的鏡頭解像力,
#20
Ricoh R1s 30mm f3.5 可沒有光圈先決,一切 Auto,在大太陽下,相機的光圈應該不大才對,但我自拍時還是可以清楚地把主題和背景進行分離,f3.5 光圈足矣。
#21
一樣是 Ricoh R1s 的鏡頭解像力測試,這可是一台重量只有 145 公克的相機!
#23
記錄那些練習 BMX 的日子,期待自己右肩的早日康復!
以上就是這卷 Ricoh R1s 30mm f3.5 搭配 Ilford Delta 100 Professional 的內容,謝謝收看!
探索更多來自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