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第 260 卷底片

底片:Kodak Portra 400
沖掃:東榤銀鹽寫真 2025/6/6
相機:Olympus Mju I 35mm f3.5

本集節目由清邁姜先生(泰玩客旅遊)贊助。

-

自從底片日記的停更計劃啟動之後,我就非常認真地想把節省下來的時間拿去寫書。只不過,當我已經一腳踏進停更的棺材後,才發現,停更,真的不是我想的那麼簡單。

首先,我停更,不是因為我不喜歡拍照,而是我不想經歷那個文章寫不完的惡性循環,我拍一卷底片可以很快,大概兩、三天就可以拍一卷,不過寫一篇文章的話,通常會需要至少一個禮拜。於是我時常面臨了累積很多底片文章沒寫的窘境,而我自己是很不喜歡那種堆積壓力的感覺。於是才有了停更的想法。

所以,如果要停更的話,我就必須改用數位來拍照,因為用數位拍照,對我來說就沒有一定要寫文章的包袱了。起初我認為這個方法非常好,而我也找到適合我的數位相機,就是 OM System TG-7。OM System TG-7 在調整預設參數後,可以讓拍起來的畫面,非常具有底片的特性,對我來說,底片的特性就是畫面是由顆粒所組成的,而不是一般數位常見的油畫塗抹感。

當我把 OM System TG-7 的「雜訊過濾功能」與「減少雜訊」都關閉時,讓相機的感光度設定在 ISO 1600 時,可以獲得非常自然的顆粒感,那種顆粒感有別於後製硬壓上去的噪點,讓相機自己在拍攝時產生顆粒,就是影像原本的顆粒。只不過,因為 OM System TG-7 的最高快門速度只到 1/2000,如果常駐 ISO 1600 的話,基本上在大太陽下都會爆掉,因此,我是透過自訂模式,設定兩組 ISO,分別是室內使用的 ISO 1600,以及戶外使用的 ISO 800。

要讓 OM System TG-7 拍得像底片,它的直出濾鏡有個「即影即有菲林」(拍立得)模式可以選,不過那個模式的預設白平衡一直都有問題,你用自動白平衡去拍,很容易拍到根本不像底片的色彩,你必須自訂色溫,通常是調低一些,就會比較接近底片的感覺。因此,我是搭配前面兩組 ISO 的自訂模式,室內使用 ISO 1600 搭配自訂白平衡 3500K,室外使用 ISO 800 搭配自訂白平衡 5000K。比較麻煩的是,每次開機看到畫面之後,還需要看到畫面再進行白平衡的調整,沒有辦法一個色溫打天下。

我用了上面的方法之後,成功地讓我的 OM System TG-7 變成我的數位底片隨身機,而且我還加了黑柔濾鏡,夜晚拍出來的影像超美,比真正的底片機還好用,不過,我即使獲得了那些接近底片質感的照片,我卻不會有想珍惜那些照片的感覺,因為底片就是底片,數位就是數位。

我認真覺得,拍攝底片這件事情的意義,對我來說,已經遠大於拍攝照片了。

我真的有辦法停更嗎?我再試試看好了。

-

這卷底片紀錄著那陣子我右肩韌帶受傷的珍貴畫面,直到寫文章的今日,我的右肩韌帶還沒完全復原,我醒著的時候,還是得用「吊手帶」固定我的右手。那陣子,我也沒有辦法背背包,因此相機就放在我褲子的左邊口袋。Olympus Mju I 35mm f3.5 的設計,讓我可以用左手反拿相機拍照,因此這卷你看到的所有照片,都是我用左手拍攝的。對我來說,是個很有趣的嘗試,苦中作樂。

-

 


#1
第一次認為博愛座對於行動不便者是如此重要,尤其是搭公車,因為搭公車超級晃。

 


#2
這個部落格已經導入 AI 流程了,不過我只有拿來整理文章的圖片編號,以前,我都需要一張一張照片貼上,然後一張一張編號並且空行,現在直接請 AI 處理,省事不少。

 


#3
受傷的同時,右手無法打字,用左手單手打實在是太慢了,因此我也開始用語音輸入的方式打字。這個麥克風是幾年前錄 Podcast 買的 Yeti X,塵封已久,為了語音輸入,重新啟用。

 


#4
公車票價似乎都沒漲,反觀珍奶和雞排都漲一倍了。

 


#5
我搖搖晃晃搭著公車去戶政事務所幫家人辦事情。

 


#6
離開戶政事務所後,我還接著搭公車去剪頭髮,這是剪完頭髮的樣子。

 


#7
正在組樂高的 6 歲小孩。

 


#8
這次要組的是建築物,Lego Ninjago 71837。

 


#9
你也可以試試看用左手拿相機的感覺,但請小心不要摔到相機。

 


#10
剛離開客戶那邊,紀錄一下自己手受傷也沒有要跟客戶請病假的認真樣子。

 


#11
這罐 Asahi 很讚,罐口全開式,可以大口暢飲,真的是神設計。

 


#12
我忘了說,用左手拿相機,是非常好自拍的。因為左手食指可以輕易地按下快門。

 


#13
右邊的我和左邊的兒子。

 


#14
這天回台中。

 


#15
我的 Olympus Mju I 35mm f3.5 在晚上不太好對焦。

 


#16
開車北上,我當然是坐副駕駛。

 


#17
準備搭火車去台北車站參加讀書會。

 


#18
我一直忘記查畫面右側那個吊水泥塊的裝置是什麼,也不知道要從何查起。

 


#19
有時候,我會試圖想要重限我曾經拍過的一些喜歡的照片視角,但通常都不會成功。這個畫面,我拍過最喜歡的版本是由 Konica Big mini F 35mm f2.8 所拍攝的。

 


#20
讀書會成員們,每個月都會有些不一樣。

 


#21
直接面對夕陽。

 


#22
底片的弱點就在於高反差,這張其實可以改直幅拍攝。

 


#23
爬山遇見的幾朵花。我發現 Olympus Mju I 35mm f3.5 的散景似乎沒有 Konica Big mini BM-301 滑順。Olympus Mju I 的會有一種「地震感」。

 


#24
這天手受傷我們還去爬福源山步道,因為想看獨角仙出來了沒,結果一隻都沒有看到,當時的時間還太早。畫面中是一隻路過的蜻蜓,我想近拍,可惜對焦錯誤了。

 

以上就是這卷 Olympus Mju I 35mm f3.5 搭配 Kodak Portra 400 的內容,謝謝收看!

-

再次感謝,本集節目由清邁姜先生(泰玩客旅遊)贊助!


探索更多來自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徐仲威

FacebookYouTubePodcast蝦皮我的工作|zeals75@gmail.com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