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第 274 卷底片

底片:Kodak UltraMax 400
沖掃:東榤銀鹽寫真 2025/8/5
相機:Minolta AF-C 35mm f2.8

-


#1
這天在芝加哥的晚餐是海底撈火鍋。我第一次海底撈是公司去北京的時候,那時候海底撈還沒來台灣展店,當時對於海底撈提供的服務水準相當震驚,因為與當時其他餐廳的服務比較,假設其他餐廳做到 80 分,那海底撈大概就做到 120 分,因為除了該做的都做了之外,其他你沒想到的,海底撈都想到了。

當時因為對於海底撈的企業經營理念很好奇,還因此在北京當地的書局,買了本介紹海底撈的簡體書回來看,書名是《海底撈你學不會》,作者是黃鐵鷹。書裡面講了很多關於海底撈的分析,對我來說印象最深刻的是關於「人才成長路徑」的價值觀。海底撈認為,人才並不是到最後一定都要成為管理職才稱得上是成功,因為有些人適合做管理職,有些人不適合。對於那些不適合成為管理職的人,通常就是技術很強,例如廚師的手藝可以很厲害,但不一定要指揮別人如何料理。因此,在海底撈,你可以成為很厲害的廚師(技術職),也可以選擇成為很厲害的店長(管理職),這讓海底撈得以留著不同類型的人才。

這個觀念對我影響最大地方在於,在我最一開始從事網頁設計自由接案的工作時,有不少人都希望我可以朝開公司、規模化經營,認為這樣才能夠賺多一點,但我都沒有採納這些建議的原因,是因為我自己其實非常享受幫客戶網頁設計的過程,我認為或多或少的藝術家,應該都可以理解這種感覺。我喜歡寫作,但不見得要開一間出版社;我喜歡演奏,但不見得要成立一支樂隊;我喜歡唱歌,但不見得要成立一間經紀公司。

這個世界上有非常多工作上的選擇,但我們總是被容易用「通用價值」(也就是金錢)所衡量的工作所吸引,因為這些工作是很好被報導的,因為只要轉換成金錢單位,一般社會大眾、不身在其中的人,就能夠快速地給予它一個「評價」。我不知道為什麼,現代人類很喜歡對自己不知道的事物一個評價,或許這樣,才能說服自己有理解那間事情。舉個例,當你騎著一台不錯的車在街上,不明白車的價值的人,一定會問你「這台多少錢」,他們其實不是真的想知道這台車的多少錢,他們只是想試圖理解你的行為。

很多事情,是金錢沒有辦法衡量的。我常說,當告別式那天,主祭人站在台上介紹亡者的生平時,講他當年的年收入達到多少,累積的財富有多少,有意義嗎?還是講他在這個世界上,曾經做過什麼有趣的事,或偉大的事?他的才華是什麼?他的做人如何?他幫助了多少人?

生命會過去,軌跡會留下,但需要夠努力才會留下。

-

 


#2
走進芝加哥海底撈,最驚訝的是竟然都是華人店員,直接講中文溝通就可以了。川劇變臉也是有員工負責表演的。

 


#3
火鍋的英文是熱鍋(Hot Pot)。

 


#4
來到美國不太習慣的地方就是即使很晚,天空還是亮亮的。

 


#5
我看著照片,想不起當時是幾點,可能已經晚上八點了。

 


#6
在芝加哥探親的這段期間,我台灣的工作無法暫停,因此我連續兩週以無時差的方式跟台灣連線工作,現在回想起來,真是惡夢一場。現在時間,顯示是芝加哥的凌晨四點三十九分,人在我哥的書房。

 


#7
隔天一早,我們醒來之後,安排了搭火車的行程,我們準備正走到火車站。

 


#8
這個火車站是無人管理的,我們站在空橋上,可以望向遠方的芝加哥市中心。

 


#9
很難得的,火車誤點了。

 


#10
雖然很熱,但對於要搭火車還是很興奮的我們,因為在來芝加哥以前,許多人都告誡我們在美國為了人身安全,不要搭乘大眾交通運輸工具,但我認為,總有辦法可以克服恐懼的,克服恐懼最好的方法,就是了解它,因為恐懼來自於無知。

 


#11
全家人合影。

 


#12
終於搭上了車,整輛車竟然都沒人,雙層座位,對我們來說很新奇。在好幾年前曾經去過加州的庫柏提諾(Cupertino),當時 Apple Park 新總部還沒蓋好,我也還沒當爸,當時就是有坐到美國的雙層火車,不過記憶有點模糊了。

 


#13
應該是在發限動的強者我太太。

 


#14
6 歲兒子。

 


#15
應該還是在發限動的強者我太太和 6 歲兒子。我們從下層座位換到上層座位看看,因為都沒人。

 


#16
這是車廂內的芝加哥大眾運輸系統招募員工的廣告,雖然拍不清楚,但我是想記錄當時這個廣告用的三位模特兒都不是白人,或許是法規問題,或許是白人真的不會願意做這種基層工作。我們上車時,雖然月台是無人管理的,不過上車後,就有查票人員站在門口,檢查我們的車票,他是一位和善又高大的非裔美國人,很有耐心地指導我們如果正確使用手機 App 中的電子車票,同時也跟我兒子說了幾句話聊天,無論兒子聽不聽得懂,這都讓人覺得在芝加哥搭火車是可以安心的。

 


#17
剛下車,今天的目的地是逛一間博物館。

 


#18
這個車站比較有歷史風味,白話來說就是比較舊。

 


#19
這是售票口,一樣是無人運作的,可以看到這個站真的比較老舊,心裡開始升起一絲不安的感覺,但在 6 歲兒子和強者我太太面前,還是得保持鎮定。

 


#20
出了車站,映入眼簾的就是比較狂野的街景,白話來說就是比較髒亂。

 


#21
此時此刻,我們已走進博物館內了,中間我也忘了為什麼沒拍照片,可能怕拍太多,事後整理很累吧!這是在博物館內展示的一個退役的火車車廂,印象中這好像是 VIP 貴賓室,可以用餐看風景的。

 


#22
和火車頭合照,下一卷底片會繼續這個博物館的行程。

 

以上就是這卷 Minolta AF-C 35mm f2.8 搭配 Kodak UltraMax 400 彩色負片的內容,不覺得柯達底片的顏色看得很膩嗎?我是真的看得很膩了。

 


探索更多來自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