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0

2011/1/7 更新:(感謝網友提醒)
本文中所提到的情況並不是指所有的媒體。我依然碰過許多不會受到廣告預算所影響的記者及編輯,以下案例可能只是我個人所碰到的個案,我一直都很尊敬媒體朋友的辛苦付出。

在一年多前,退伍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去公關公司當 AAE,當時很幸運地能在正式進入公關公司之前,獲得朋友在公關公司工作的朋友介紹,看到《啊哈!公關-行銷策略大師談公關與廣告的新定位》這本書,當時這本書的內容,完完全全、撤徹底底地讓我對公關的熱情與信心,成近乎垂直的方式成長。

(我當時感到我非常嚴重地被這本書洗腦。)

接著正式進入公關公司之後,我負責與媒體聯絡產品評測的工作。在當時我們主要負責的產品就是筆記型電腦,而我的工作就是每個月定時打電話給所有相關的媒體,詢問最近有沒有要寫什麼專題,跟他們說我們目前有什麼產品可以提供借測,詢問借測意願,處理寄貨、收貨、排程等事宜。

當時,產品評測推廣工作可以說是無往不利,幾乎只要有打電話過去的,對方多半都會同意借去測試。例如:這個這個這個

在工作了半年之後,命運的安排,我來到了現在這間公司做公關(其實是行銷)。當時剛進來時,原本想說那我就複製以前我在公關公司的那一套就好了啊,想必老闆應該會覺得我的成效不錯,覺得公關真好用。於是到職一個月後,我對產品有初步的熟悉之後,就開始打電話給以前那些經常聯絡的媒體,跟他們說「我是以前某某公關的誰誰誰,我現在在哪裡工作,做什麼,如果可以的話,希望有機會過去拜訪或提供產品測試」之類的話。

不料,嘗試的結果卻是常常碰壁。

起初我以為是產品的問題,但直到最近,有天某家媒體廣告AE來公司拜訪,我們在談廣告贊助方案的時候聊到,為什麼有些人(品牌)的產品就常常會被報導,有些人的就不會?

結果才知道,媒體的廣告客戶那麼多,每天有發表新產品的廠商更是不計其數。但媒體的人力有限、報導篇幅有限、撰稿時間有限,在各項資源都有限的情況下,如果媒體今天沒有寫到自家客戶的報導,那麼肯定會被客戶抱怨。小則被念幾句、大則丟掉廣告訂單,影響公司營收。

所以,在媒體為難的情況下,一定會從既有的(廣告)客戶優先服務,當有多餘的人力或時間,才有可能對「非客戶」的產品,多點關注。以上情形的假設是各家的「產品力」都差不多,沒有誰特別突出,不像 iPad、Facebook、ZARA 那樣,不用下廣告,也會有一堆媒體爭相報導。

有人說,這是媒體的黑暗面,但我卻覺得沒有那麼嚴重。因為公司本來就是以營利為目的,如果我自己是開媒體的,我也會這樣做,服務好我的客戶。所以所謂的「媒體中立」的重要性已不是那麼大,這也是「部落客文章」和「社交網站式新聞」(透過朋友分享的新聞)受到歡迎的原因-大家其實也很喜歡看「有觀點、有立場」的文章!

因此,在台灣,如果一個沒有任何廣告預算的公司,打算僅透過公關的力量推廣產品,除非它是 iPad、ZARA,否則這是幾乎不可行的行銷方式。

最近才想通,以前行銷課本裡講的「行銷組合」,就是要你把廣告、公關、活動...這幾個元素「同時組合」在一起運用,才有可能做好行銷。想要單靠一種工具就吃下市場,太難了。這麼簡單的道理,我怎麼現在才懂。

(圖片來源:Chevelle Fu


探索更多來自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這篇文章有 2 則留言

  • 徐仲威表示:

    你們扮演的角色是主辦單位(靠舉辦比賽來獲利),還是行銷代理商呢(向主辦單位收取服務費獲利)?

  • 周宜鋒表示:

    我想請教關於運動產業的行銷,之前問過在科技公司做行銷的朋友,說台灣運動產業規模不大,所以多數廠商沒有專職行銷人員,多數委外給公關公司執行,而運動行銷公司以辦活動為主,因為活動屬性差異大,尤其比賽牽涉運動專業,所以活動品質好壞差異大
    反之,ㄧ些國內重要賽事因為缺乏宣傳,知情民眾少,例如日前在田徑場舉辦的"台灣國際田徑邀請賽",田協花重金請國際冠軍來台,還開記者會,但是媒體宣傳不足,導致兩天賽事進場觀眾稀少(免費進場)
    目前台灣運動產業要發展,媒體宣傳是重要關鍵,想請教徐兄在公關行銷領域的經驗,對於目前現況的建議!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