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第 252 卷底片

底片:Kodak Eastman Double-X 5222
沖掃:麗來攝影 2025/4/15
相機:Olympus Mju I 35mm f3.5

-

1991 年,兩台重要的底片相機誕生了,一台是京瓷(Kyocera)針對專業攝影師所推出的 Contax T2 38mm f2.8,另一台就是奧林巴斯(Olympus)針對一般消費者所推出的 Olympus µ[mju:] 35mm f3.5(簡稱 Mju I)。

先說結論,比起 Contax T2,我個人更喜歡 Olympus Mju I,原因非常簡單,因為與 Mju I 相比,Contax T2 簡直就是有老花眼。Mju I 的最近對焦有 35 公分,而 Contax T2 的最近對焦距離足足是 Mju I 的兩倍,只能有 70 公分。

在網路上,總能看到許多對 Contax T2 的溢美之詞,彷彿用了它之後,拍出來就會是一張好照片。我必須說,這絕大多數恐怕都是商人或賣家要提高產品售價,合理化並聯合推波助瀾下的結果,再加上韓國明星使用過,對真正愛好攝影的人來說,簡直就是災難,因為我們必須額外付出相當大的代價,才能夠買到這台相機。

在 2025 年,如果說一台 Olympus Mju I 的售價只有 3000 元新台幣,那麼我認為 Contax T2 的合理售價應為 9000 元,多出來的 3000 元,買的是它機身工藝的可把玩性,另外 3000 元,買的則是它可以自由手動拍攝,差不多就是這樣了。

我當初買了 Contax T2 之後,陸續拍了三卷之後才賣掉,為什麼是拍了三卷之後才賣呢?是因為我從第一卷就沒有獲得很驚艷的感覺,因此才陸續拍第二卷、第三卷,我想找出這台這麼貴的相機的價值到底在哪裡?對比它兩到三萬元新台幣的售價來說,我找不到。

很多相機我拿到手,拍出第一卷照片的時候,我的直覺就會告訴我這台相機的好壞。如果一台相機可以在第一卷,就給你很驚艷的使用體驗,那麼第二卷也不用急著拍了,那台相機你可以安心地留在身邊。目前為止,曾經給我這種感覺的相機一共有這三台:

而這卷 Olympus Mju I 35mm f3.5 也是給我這種感覺。關於遠景,我看不出來 Mju I 與 Contax T2 的解像力差異;關於近拍,Mju I 的解像力竟然比 Konica Big mini HG BM-300 還要強。

只能說,米谷美久先生,這真是太不可思議了!

-

備註:米谷美久(1933 - 2009)是 Olympus Mju 系列的設計師,也是 Olympus OM、Pen F 系統和 XA 系列的設計師。

-

 


#1
就用我這裡著名的「那棵樹」開場,如果想要看 Contax T2 的版本,請參考 EP224 的第 14 張照片

 


#2
這段時間,我時常想起一個念頭,就是我接送兒子上下課,可能再也沒幾次了,因為接下來他就要上小學了。想到這裡,我就會拍照留念一下。

 


#3
這一天的天氣晴朗,兒子很有元氣地進學校了。在我大量使用 f3.5 光圈的傻瓜相機之前,我一直擔心 f3.5 的散景效果會不會不好? 結果我發現,對於傻瓜相機來說,最影響散景的不是光圈,而是鏡頭焦距、拍攝距離,還有相機本身願不願意在 全自動的模式下優先開大光圈來拍攝,而不是透過閃光燈補光,縮小光圈。 就結果來看,我認為 Olympus Mju I 35mm f3.5 是一台非常願意用最大光圈來拍攝的傻瓜相機,因此可以很輕鬆地拍出有散景層次的畫面。

 


#4
我認為可以近拍的傻瓜相機,在近拍時的穩定度非常重要,像是我之前用過的 Konica Big mini F 35mm f2.8,它的近拍就很容易失焦,不是對不到焦,而是相機告訴你有對到焦,但拍出來卻是模糊的,那是一種會讓人生氣的感覺。起初我以為是相機個案的問題,但直到我買了第二台 Big mini F 之後,近拍問題還是一樣容易發生,於是我就放棄了(賣掉)。目前為止,我用過近拍穩定度最好的相機還是 Konica Big mini HG BM-300 35mm f3.5,Olympus Mju I 在近拍時, 如果對焦物體較小,例如手上拿的東西,則有機率會失焦,還是要注意。

 


#5
這一天,我和太太去烘爐地拜拜,因為要幫我媽求個平安符。這張照片拍攝的位置,是在烘爐地上面的涼亭,當天天氣晴朗,陽光很強,看得出來 Mju I 的設定,是優先把快門速度推到最快,然後才縮小光圈 ,因此,這張我們兩人的自拍照,位於後方的太太影像就模糊了(全片幅容易造成淺景深的宿命)。

 


#6
如果我來烘爐地,通常也會拍攝這個直幅構圖,因為我喜歡它前、中、後景,彼此視覺延伸的感覺。

 


#7
不過對我來說,這才是最經典的烘爐地構圖。同場加映 Fujifilm Klasse SOlympus OM-10Asahi Pentax 6x7 的版本。

 


#8
好吃到不願意公開推薦的牛肉麵店。

 


#9
室內低光源近拍測試,我第一次看到有辦法這麼清楚刻畫我臉上皺紋的相機。同場加映 Konica Big mini BM-300 HGFujifilm Klasse S 的版本。

 


#10
說好不公開推薦的牛肉麵店。

 


#11
能夠戰勝窗戶的傻瓜相機沒幾台,Olympus Mju I 銳利歸銳利,但沒有無限遠模式,想要在密閉空間拍到玻璃外的風景, 就要看運氣了。

 


#12
傻瓜相機最大的敵人,就是失焦。這一天,我去台北世貿的展場陌生開發客戶(網頁設計),這是離開會場後在路上拍的,天都黑了。

 


#13
摩斯漢堡工作中,推這團的音樂,Amaranthe

 


#14
剛剪完頭髮,自拍看一下剪成什麼樣子。

 


#15
兒子會下象棋了,可喜可賀,這是我們在對戰的第一人稱視角。

 


#16
搭車時看書, 需要一點負重的勇氣。

 


#17
這天參加讀書會,路上經過一根被畫得亂七八糟的柱子,店家可憐了。

 


#18
這一次的讀書會選書是《中年打工族:為什麼努力工作,卻依然貧困?日本社會棄之不顧的失業潮世代》,完全不推,有點像是讀一份厚厚沒重點的小組 Word 報告,身為這次的選書人,我很抱歉。

 


#19
這張照片的構圖我連拍了三張,這一張是其中最清晰沒有晃動的。印象中我是倚靠在一個東西上拍攝。

 


#20
台北車站地下化已有超過 35 年的歷史,1989 年完工的,應該可以合理說明為什麼東西總是看起來舊舊的。

 


#21
這一天,我正要搭捷運去客戶那邊開會,今天的目的地是捷運中山站。如果只能要我挑一台傻瓜相機留在身邊,我應該還是會選 Konica Big mini HG BM-300 35mm f3.5,因為它的快門觸發速度比 Olympus Mju I 來得快。Olympus Mju I 35mm f3.5 的快門,從按下到實際拍攝,會有一些時間差,稱之為快門延遲,像這張照片,我原本要拍攝的是捷運車廂內的跑馬燈站名,但因為拍攝時剛好站名在規律閃爍,而我算準時機拍下,卻因為 Mju I 快門延遲的關係,變成了空白。

 


#22
我媽日常。

 


#23
這天是星期二,沒有理由地去吃迴轉壽司。

 


#24
這一天,是我第一次嘗試搭捷運去內湖高昇拿修好的相機,非常後悔,因為路途實在太遙遠了,捷運文湖線開超慢。

以上就是這卷 Olympus Mju I 35mm f3.5 搭配 Kodak Eastman Double-X 5222 黑白底片的內容,謝謝收看!謝謝麗來攝影的人工手沖黑白底片服務!


探索更多來自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徐仲威

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PodcastDcard蝦皮工作室|zeals75@gmail.com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