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高中的時候,我人生中接觸的第一本進修雜誌是《遠見》,第二本雜誌就是《數位時代》。在當我接觸到《數位時代》時,我很驚喜的發現「這裡面的東西,全部都是我所要的!」,也因此,《數位時代》是我第一本認真考慮想訂閱的雜誌。但最後我是以訂閱RSS的方式收看《數位時代》,每天都會看他們家的新聞,特別是有趣的外電消息。久而久之,也就漸漸地對撰文的編輯名字有了印象。
前天我在公司接到《數位時代》業務的電話,我在電話的另一頭還滿開心的,想說「這不就正是我喜歡的那本雜誌嗎!」,因此我們約了隔天見面,在來訪的一個小時內,聽了業務很詳細的介紹了我們公司能與《數位時代》合作的方式:獨立研討會活動、廣編稿、平面廣告、網路廣告等。見面最後,業務送了我們一些《數位時代》雜誌,以及一本《不朽.賈柏斯》專刊,我也跟對方說,我需要再看一下你們的雜誌,考慮評估合作的事情。
這幾天我就把雜誌隨身帶著,從頭開始看,看編輯群的職位與人名、看下廣告的廠商類型,看別人做出來的廣編稿感覺,還有內文。看一看的過程,就發現上面這支影片了(雜誌內用QR Code掃出來的影片),平常熟悉的編輯名字,原來他們的廬山真面目分別是這樣子,真的很有趣。
探索更多來自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