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TheNewRulesofMarketingandPR
▲新行銷聖經(The New Rules of Marketing and PR)原文書封面

上個禮拜的週末,星期五和星期六,我都在公司贊助的研討會現場幫忙顧攤位。研討會的主角就是業務,要讓他們盡量換名片,盡量多認識潛在客戶。不過一整天的研討會行程,能夠接觸潛在客戶的時間其實只有兩段而已,分別是上午和下午各一場的茶敘時間,每場20分鐘。

由於這次的空檔時間很多,再加上我們公司最資深的業務主管有來,因此我抓住機會就狂問他問題,以及表達我「非常重視他們的想法」的立場,話題也都環繞在行銷工具成效的簡易訪談,例如

「你覺得辦這種研討會效果怎樣?」
「我們的企業版客戶常看的媒體是什麼?」
「目前規畫的廣告有沒有效?」
「如果這樣子做,有沒有幫到你們?」

前陣子看了「新行銷聖經」這本書,裡頭提到公關人員很需要注重的觀念:公關行銷活動要與銷售業績連結,重視對業績成長是否有幫助,而不是在意新聞露出的數量及報導篇幅。

公關人員要常常問自己,這篇新聞報導露出之中,有沒有辦法引起消費者上網找資料?消費者所使用的關鍵字能不能找到你?找到你的時候,你的網頁是否有辦法繼續維持他們的興趣,進而引導到讓他們決定消費?消費流程是否簡單,不會讓他們打退堂鼓?還在猶豫的消費者能不能提供免費試用品,先撒下銷售種子?諸如此類的邏輯與順序問題。

也許這個思考範圍已經超出了許多公關人員「份內的工作」,特別是公關公司,代理商的身份會更無法掌控。但是公關就是行銷工具,行銷就是幫助公司業績成長的工具,因此,你怎麼能忽視公關與公司業績的連帶關係?

有些時候,在公司問業績是個禁忌話題,應該說,問業績不好的人「這個月業績如何?」根本就是在人家的傷口上撒鹽。所以有的時候不能那麼直,在和業務的關係尚未建立起來之前,都建議用比較拐彎抹角、旁敲側擊的方式。

之前我們公司帶我的主管教我可以用「有沒有感覺?」來問,這也是很容易使用的方法。

另外,問公司的財務也是一個你可以考慮的管道,但前提都是你們的關係要夠熟、夠好,不然很容易就被歸類為「愛多管閒事的人」。必要是,例如需要調出公司的業績資料,一定要請上級幫忙,反正,經過老闆同意之後一切好說!

拉回來我與公司業務談話的部分。我覺得我們年輕人真的是有年輕人的優勢,沒有什麼「位階」或「面子」上的包袱,可以用很軟的身段去和別人建立關係,請教同事的意見我覺得是最好的方法,特別是請教別的部門的同事。

行銷人很容易落入自己的窠臼與盲點之中。多問、多與不同類型的人接觸,逢人就問關於行銷成效的看法,可以省去許多做市調的工作,還可以幫助自己整理思緒。

圖片來源:The Small Business Dispatch » The New Rules of Marketing & PR

徐仲威

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Dcard工作室蝦皮訂閱電子報| zeals75@gmail.com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