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ios_7_galaxy-wide

最近的心情是複雜的,主要是因為我們在公司所經營的媒體已經到達了成長停滯期,這個停滯期是 2012 年 11 月 15 日網站成立時就有預估到的,所以已經有做好心理準備,在台灣,因為人口不多,只要目標報導產品的市佔率沒有大改變,你的媒體流量也不會有大變化。

我們這個領域來說,可以以產品線來區分,談「電腦」的,每月不重複訪客最多差不多就 3 萬到 4 萬之間(根據 2012 年底 Google Ad Planner 的數據),但是談「手機」的平均每個月不重複訪客都可以破 10 萬以上。

上述是「純網站」類型,如果網站中有嵌討論區的話,那麼每月不重複訪客差不多在 20 萬~30 萬間。

由於我們在業界屬於新媒體,而且是小媒體,一開始我們雖然也有想過要通吃電腦和手機市場,不過礙於我自己個人的喜好,我想到許多的文章梗都是電腦方面的。因此我們網站的文章主題目前都是以電腦為主。

這不是壞事,因為至少讓我們穩紮穩打,在業界還算站得住腳,也小有知名度了。

有時候我看別人寫手機的流量很高,真的是很羨慕,但同時也不太能認同。

基本上大部分都是讀者喜歡看什麼他們就寫什麼沒錯(例如:限時免費 App、LINE 貼圖、時事),這種方式就獲利目的來說是完全正確的沒有錯,但自從我看了《被新聞出賣的世界》這本書之後,我對於媒體的價值認知有很大的改變。

《被新聞出賣的世界》中提到,我們之所以會喜歡看那則新聞,是因為那則新聞賦予你情緒性,你仔細回想大部分你有興趣的新聞是不是都有些共同點?例如:性奮、誇張、可憐、溫馨、好笑...等等。我舉個範例:

某名模自爆年幼時常被爸爸性侵,長達十年!

  1. 名模被性侵=性奮
  2. 亂倫=誇張
  3. 長達數十年=可憐

基於上述理由,這個新聞標題就構成了你會想看細節的條件,因此刊登這則新聞的網站就賺到你的流量了。問題是,阿上面這些東西,不就是腥煽色、社會事件、YouTube 新聞、行車記錄器特輯嗎?這些東西能夠引起你的眼球注意,但對這個社會的價值卻是很低。

整天說「爆紅」,不累啊?

也許我用「腥煽色新聞」來比喻「限時免費 App」是很失當,不過我真的認為,像限時免費這種東西,對於消費者購買決策是幫助不大的,因為免費,所以消費者下載是零成本,不需考慮、不用取捨就可以先下載再說,因此若用 500 字篇幅來介紹一個限時免費的 App,我是覺得有點浪費時間的。因為消費者根本不需要看你的文章,他就可以直接下載 App 來玩了。

更不用說現在許多限時免費的 App 都是爛貨了,下載它們我還嫌浪費時間。

因此,為了因應這個窘境,於是開始有媒體開始精簡報導限時免費 App 的篇幅,從一篇文章介紹一個,改成一篇文章介紹 3~5 個湊「今日限免」,甚至是只貼臉書就好了,速度快又省時間成本。

相信「免費也有好東西」的人,打死不買付費 App 的人就會變成它們的粉絲,重點是這種人還很佔大多數。但我覺得現在 App 的資訊已經過多了,看排行榜就很足夠了,況且大部分只有剛買手機的人才會天天去追那些 App,手機用久了就會回歸它的本質:只用幾個常用的 App 就可以了。

這幾年常被提及的另一個觀念:Curate

身為一個 Curator,你應該是要有自己的真知灼見才對,你應該是透過你所經營的媒體散發你的專業,而不是觀眾喜歡什麼,你就給觀眾看什麼。專業媒體就像 Wired 那樣,我很喜歡 Wired 前主編 Chris Anderson 的書:《自造者時代》和《免費》。如果是大眾口味導向的媒體,就像電視、報紙那樣,用鄉土劇、社會新聞、政治口水來迎合觀眾。

我真的不知道看那麼多社會新聞,到底對人生的幫助有多大。是會變成開車專家?火場逃生專家?防詐騙專家?擒拿色狼專家?政治家?

------------------------------

講到最後,我的矛盾就是寫專業的東西很少人看,但我又沒有辦法接受完全迎合大眾的口味,難不成真要一半一半來處理?

徐仲威

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Dcard工作室蝦皮訂閱電子報| zeals75@gmail.com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