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有天下班我在捷運上,我在老查的 Twitter 看到一場以「網路與社群共享」為主題的演講(沙龍),裡頭 inside 兼 iCook 的 fOx(蕭上農)也會參加對談,因為策展人就是老查,我看到這種堅強陣容,二話不說,出了捷運立刻在出口用手機完成報名程序!(我自己從來沒有這麼衝動報名一場活動過)

今天去聽了這場《數位時代 i20 沙龍》演講,裡頭 fOx 講了他們 iCook 的成功故事,對比我們以前經營 AppleUser.com 的經驗,我心有戚戚焉,非常羨慕他們的成功。iCook 成立的理由之神奇,想不到 fOx 本人根本不會料理,當初會挑選料理做為經營主題,完全是因為看到食譜的需求趨勢。

fOx 他們觀察,書店裡頭總是有一區專賣食譜的陳列架,而且那陳列架的書藉有二、三十種,而且每一、兩個月就會更新一次,再加上台灣電視頻道的美食節目很多,當下他們就發現食譜的需求其實很旺盛,但當時老實說,並沒有一個很棒的網站來呈現這些內容。

iCook 是由 fOx 所屬的 Polydice 團隊所開發的,Polydice 成立初期,都以 iOS App 開發接案為主(維生),像早期 udn App 就是他們家做的。不過因為接案子實在是很辛苦,因此他們決定要自己做產品,於是就有了 iCook 的誕生。因此 iCook 成立初期的資金來源是他們接案子所賺的錢,過了一陣子才碰到願意投資的金主,到現在全部都以 iCook 營運為主。

iCook 是技術底,公司幾乎有一半是工程師,另一半則是設計師,不過最令我欽佩的是他們社群營運、內容策展的能力。iCook 成立初期,食譜數是零,但他們本身都不是料理專家,因此,他們將內容提供者鎖定在網路上兩百位大大,透過非常刻苦耐勞的方式,一天留十幾次言給大大,希望他們能夠到 iCook 來「看看」,真的只有看看而已,沒有強迫他們要寫文章。這其中有個非常實際的轉換率,一百位大大之中,可能只有兩位回應他們,不過這兩位大大就這麼過來了,第一批 Content 也就有了。

iCook 原本自己有寫很多墊檔文(指食譜),如果缺文的時候,差不多可以供應一、兩個月左右,很幸運地,他們並沒有派上用場。透過不斷不斷地、勤快與那些愛分享食譜的人直接聯絡,漸漸地 iCook 成功聚集人氣。

iCook 每天都會精選好食譜貼上 Facebook,這對於那些默默分享食譜的人,是非常有動力的獎勵,因為這樣,他們的食譜將會被更多人看到,而且食譜介面上也會顯示別人做這道食譜的成果,分享者會變得更有成就感,iCook 透過不斷的自我 Curate,讓自己經營的社群開始有了正向循環。

fOx 提到,iCook 很少辦實體活動,因為 fOx 之前曾經在松崗工作過,那是個網咖盛行的年代,全台網咖數量大概是現在的五、六倍之多,相當於 7-Eleven 的密度,那時候 fOx 的主要工作就是辦網咖內的遊戲比賽,也許是因為辦實體活動真的太累了,再加上網路社群傳播的效率遠大於實體活動,因此 iCook 只需要以網路社群就能支撐自己。

對照我們之前經營 AppleUser.com 的經驗,當時我們也是希望經營蘋果社群,畢竟,我們自己都那麼愛,而且國外這種 Apple User Group(AUG)非常盛行,因此,我們當時決定以經營教學網站,輔以每月實體教學講座,進行開疆闢土。

不過到最後我們成功的只是一個單向的教學網站,說社群還不算,主要是因為部落格的網站形式,本來就是以方便讓人家看文章為主,而不是像 iPhone4.tw 那樣,方便別人討論、發文,當網友 A 有問題,網友 B 可以直接回覆,讓整個網站的內容可以讓網友們自己滾出來,而不是編輯們整天想破頭,每週被截稿文章數字追著跑。

AppleUser.com 的實體活動,名字叫「削蘋果講座」,雖然每次策劃的主題都言之有物,但就是太沒有效率,因為我們準備內容,或者請講師,每次都只能跟二十幾個人溝通(受限於經費的場地大小),而且當時我們並沒有製作影片的人力,因此,每次講座的內容隨著時間過去就消失殆盡,留在網路上的只有會後報導的文章,我現在想起來實在可惜,如果當時能夠把每一場講座都製作成影片,像 TED 那樣,那麼長遠來看的效益應該是很大的。每一次的影片擴散轉貼,都是對網站的知名度加分。

我認為 iCook 最成功的地方,就是善於運用外部資源,還有讀到的策展眼光,透過有計劃性的 Facebook 貼文,讓自己被社群們喜歡、被社群們接納,漸漸地成為社群內的指標,然後擁有自己的社群。

fOx 說,因為 Facebook 每兩、三個月就調整一次演算法,因此他們現在平均每天會貼 10~12 次文,真是驚人的數字。我想也是,2013 年我們這樣操作粉絲團的話,還怕會干擾到粉絲的牆,但現在由於臉書資訊量爆炸,許多人連自己身邊好友的動態都看不完了,誰還有機會看到你的粉絲團貼文?

未來,我們繼續以 iCook 為榜樣,繼續努力。

圖:Webvilla

徐仲威

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Dcard工作室蝦皮訂閱電子報| zeals75@gmail.com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