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我記得很久以前,有個陌生人說要面試,我們約了一個時間見面,但是他遲到了將近半小時。我為了這件事情面試當下就扣了他很多分數,因為覺得他在浪費我的時間(當時很忙,我是特地抽空出來面試)。而面試的過程,果不如其然,對方的確也不太行,並不是一位合格的人選,現場就婉拒了他,但我沒說其實是因為他面試遲到的這個第一印象實在是太差了。

以前我會很痛恨別人遲到這件事情,現在經歷多了,反而有點麻痺,因為都做好心理準備了,也習慣做好「萬一對方遲到,我可以在這段時間做什麼事」的預先打算。遲到,乍看之下都是外力造成的,但實際上卻是不折不扣地反應對方的價值觀:對方有多不在乎你,他就有多麼會遲到。

遲到跟理由無關,因為任何遲到都可以用「提前行動」來避免發生,但為什麼對方會沒有提前行動呢?就是因為先前他正在為了其他他更在乎的事情啊!例如:因為覺得睡覺比上學重要,所以上學遲到;因為覺得工作比家人重要,所以下班跟家人吃飯遲到;因為覺得現在這場會議比下一場會議重要,所以下一場會議遲到;因為覺得自己的時間比朋友的時間重要,所以朋友聚餐遲到。

遲到,講直接一點是自私的表現,不過用這種觀點很容易把自己搞得憤世嫉俗,因為討厭遲到的人你討厭不完。所以,現在碰到別人遲到,基本上我都是自己心裡有數就好。從對方的遲到程度,大概可以知道對方有多不在乎這件事情,自己心理上就先做好防備。例如跟客戶開會,客戶遲到,就代表這個客戶對這個案子的態度不是很積極,未來想要專案順利的話,就必須加倍努力地去跟催進度。假如是跟朋友吃飯,朋友遲到,基本上以後就別再跟這個朋友約吃飯了,因為他其實沒有很想跟你吃飯啊!

 

Photo by Eduard Delputte on Unsplash

徐仲威

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Dcard工作室蝦皮訂閱電子報| zeals75@gmail.com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