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最近看完《一人公司》與《高績效心智》這兩本暢銷書,這兩本書不約而同地都強調了選擇的重要性。《一人公司》作者賈維斯(Paul Jarvis)強調公司在面臨成長的壓力的時候,你必須選擇是要量化成長,還是質化成長,如果是選擇量化成長的話,就是傳統商學院在教的老路,通常伴隨而來的就是高營運成本,然後你必須花費更多的時間在工作上,排擠你可以從事自己的興趣或給家人和朋友的時間。反之,如果你是選擇質化成長的話,那麼你就是專注在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工作成果的品質上,你不會被追求高營業額所迷惑,相對地你會更重視實質獲利,讓工作維持在人生中一個剛剛好的重量,讓你得以兼顧其他你想要的東西,例如規律的運動、健康、人際關係、興趣、家庭等。

《高績效心智》這本書主要談的,也是在於如何用更有效率的方式工作,而非一味地做更多工作。《高績效心智》作者韓森(Morten T. Hansen)歸納出擅長「聰明工作」的人,一定會做這七件事:

  1. 找出最重要的事,然後全力投入(雙重專注)
  2. 追求價值,而非目標(懂得重新設計工作)
  3. 不會陷入習慣成自然的機械式重複,再忙也會不斷精進技能(建立學習迴圈)
  4. 找到自己有熱情、有使命感的角色(擁有強烈的內在動機)
  5. 善於發揮影響力,運用策略爭取支持(能說服人,也能克服阻力)
  6. 刻意剔除浪費時間的合作,參與真的能激發腦力的會議(嚴格去除淺薄的團隊工作)
  7. 精心挑選跨單位的專案或工作要求,拒絕不具生產力的協作(慎選高價值的協作)

這七件事情,有超過一半都與選擇有關。其中第一項,也就是最重要的一項,如何找出最重要的事情,然後全力投入,講的就是選擇。第二項,聰明工作者懂得如何重新設計工作,講的也是你如何選擇你的工作方式,平庸工作者會因為過去怎麼做,現在就怎麼做,循規蹈矩,甚至是因循苟且,聰明工作者則是懂得選擇更好的工作方式,甚至是重新設計工作。另外,第六項與第七項講的也是選擇,不過是指如何與其他人共事合作,重點在於如何拒絕浪費時間的事情,慎選高價值的合作。

回頭看自己,過去的人生也是由一連串的選擇而構成,30 歲以前只知道要「選擇什麼」,30 歲以後發現「選擇拒絕什麼」反而更重要,隨著角色愈多、技能愈多、知識愈多、資金愈多,我們能做的事情只有愈多,不會愈少,但時間有限、體力有限,慢慢地如果不做好選擇,人生很有可能就會失控。

博客來:
《一人公司》(Company of One)
《高績效心智》(Great at Work)

 

Photo by ROOM on Unsplash


探索更多來自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