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自從今年小孩出生後,我的人生有許多轉變,其中一個很大的地方是我竟然懂保險了。在此之前我視保險如毒蛇猛獸,不但排斥,也不想花時間理解,但因為小孩出生就需要幫他保保險的關係,因此,我就藉這個機會開始研究。

我對於保險的初步認識是透過 YouTube 節目《好險有發現》,這個節目主要的內容是由一位名叫劉鳳和的保險業務員所提供的,我事後才知道很多保險業務員都很討厭他,包括我身邊的兩位保險業務員朋友。話雖如此,我認為劉鳳和提出來的觀點的確是有它值得去被思考的地方,他的口條不錯,建議可以從《好險有發現》第 1 集開始看。

在看了幾集《好險有發現》發現之後,我就開始去驗證劉鳳和在節目上說的「好商品」到底存不存在,這部分主要是先透過「MY83 保險網」了解一些主流的好保單(也可以說是罐頭保單),然後再透過「Finfo 保險資訊站」開始逐步規劃自己的保單(根據需求調整保額)。

在規劃自己的保單過程中也有看兩本書,分別是朱國鳳與邱正弘合著的《錢難賺:保險別亂買》以及劉鳳和的《小資族如何簡單買保險》。

《錢難賺:保險別亂買》這本我在 PTT 保險板看到滿多鄉民推,所以就買了,內容寫得真的不錯,很多很重要的觀念,淺顯易懂,而且看完對保險會很大幅度的系統性了解。

至於說劉鳳和的《小資族如何簡單買保險》,我自己是覺得還好,主要是他的觀念我不全然認同,再加上他舉的例子大部分都太極端了,導致他說的那些低保費、高保障的商品現在都已不存在,既然產品買不到,就不用再討論了。在研究保險時還是必須要放眼現在可以買得到的商品,才有實質意義。另外,這本書我覺得還好的原因,也是因為內容跟他上《好險有發現》所談的內容都相差不多,在都看過節目的情況下,這本書就顯得比較不必要了。

在規劃好自己的保險之後,我們是透過 MY83 的機制指派一位保險業務員跟我們聯繫,不過因為我們不是要買 MY83 上面的罐頭保單,因此是改用 Finfo 規劃自己的保單,然後再詢問那位保險業務員能不能幫我們購買。由於指派給我們的保險業務員是保險經紀人,因此大部分都可以依照我們的需求購買,整體來說是個很滿意的保險購買過程。

在理解保險了之後,我也開始幫身邊的人看保險。我原本以為財經系畢業的強者我太太懂保險,結果她其實不太懂;我原本以為從小幫我們買保險、善於理財的我媽懂保險,結果她也一知半解。這才發現原來大家買保險都是在不懂的情況下,就簽下去了,假設每年 3 萬元的保費,如果連續付 20 年,就是 60 萬元,這錢都可以買一台汽車了,對於一筆 60 萬元的支出,大部分的人都可以在不懂的情況下做出決策,真的是很恐怖的一件事情。我甚至認為保險觀念應該納入國民義務教育才對,因為每個人都需要。

我曾經有位快滿 40 歲的親戚要買保險,他菸齡超過 20 年,到現在還沒打算戒,屬於癌症的高危險群,但很荒謬的是,他的保險業務員幫他規劃一張將近 2 萬出頭的保險,罹癌的保額只有 30 萬元,30 萬元對於癌症治療來說,完全不夠,因此就幫他調整,調整之後,罹癌保額提高到 200 萬元,保費降低至不到 2 萬元,而且還是都是使用同一家保險公司的商品。其實會有這麼這麼大的差距,差別多半只是你買的保險,在期滿之後是不是會退還保費給你而已。

那種高保費低保障的保險,保險業務員都很愛說那個是還本,但實際上保險業務員沒有告訴你的是,如果你知道每年要加一定的通貨膨脹率上去,其實 20 年期滿之後,你當初繳的保費價值,可能只有原來六成而已,換言之,你就是虧了四成,不但虧了四成,而且萬一出事情了,你的保障還只有其他商品的六分之一。所以我認為大家在說的所謂「還本型保單」應該都要通通正名為「虧本型保單」才對。

我之前以為保險是一種信仰,意指沒有誰對誰錯,但研究之後才發現,大部分的保險業務員都是在賺資訊不對稱的錢,消費者知道的愈少,業務員能夠賺錢的空間就愈大,這個誘惑很大,很少業務員能夠抵抗,這導致大部分太佛心的業務員都因為賺不到佣金而做不下去,能夠存活下來的業務員,大部分都是攻擊性很強的。不是說保險業務員都不好,只是不懂保險的人太多了。在研究保險之後,我也萌生兼職賣保險的念頭,但一想到我支持的商品都是低保費、高保障的,相對的佣金也低,這樣我去賣保險也沒辦法幫自己增加多少收入,而且還要一輩子服務,這樣不太划算,於是就當自己的技能就好。

 

博客來:《錢難賺:保險別亂買》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02305
博客來:《小資族如何簡單買保險》
https://www.books.com.tw/products/0010751415
Photo by Hans Reniers on Unsplash
徐仲威

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Dcard工作室蝦皮訂閱電子報| zeals75@gmail.com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