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客觀來說,帶小孩不累。但如果要帶小孩,還要做家事,還要工作的話,很累。

我差不多是 2019 年 10 月份開始兼兩份正職的工作,一個就是原本的網頁設計接案,另一個就是帶小孩。其實我的育兒觀念是受我媽影響,還記得 2018 年我哥又因為「棄台大念清大」事件,而被進行後續追蹤調查,而躍上新聞版面,當時不只一個朋友問我,我媽是怎麼教的,為什麼可以教出我哥那麼厲害的人,我說我也不知道,但我可以問問看我媽。於是,就開始跟我媽請教很多育兒方面的問題。

我媽的核心觀念是「零歲教育」,這是當時她看劉修吉教授所出的一本書所吸收到的,書名是《零歲教育的秘訣——革新的幼兒教育論》。這本書初次出版於民國 70 年,事後我也透過二手書的管道買來看,還一次買了兩本,一本放台灣這邊,另一本寄去美國給我哥。不過這本書因為出版得很早的關係,當時沒有專業的編輯介入,因此導致這本書的內容其實不太好看,一直換句話說零歲教育有多重要、有多重要,然後一而再,再而三地提供很誇張的佐證案例。

不過話雖如此,這本書還是有它的價值所在。它最主要的核心論點,就是一個人大腦生理上的學習能力是年紀愈小反而愈強,因為那個時候大腦正在快速的發育,而隨著年齡增長,發育的速度逐漸趨緩,慢慢地逐漸定型,到了中老年之後,就開始退化。基於這個論點,為什麼有些小孩子在進入國小階段就開始有所謂「跟不上」的現象,劉修吉認為,其實過了零歲之後,這個差距就會開始愈來愈明顯了,不用等到國小。

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等進入國小階段再學習就好,但劉修吉認為這樣為時已晚,最好的黃金時期就是零歲以前。一個人會在零歲階段學會許多事情,從爬、坐、站、走,到聽、看、動、說,這對於大腦來說都是非常大幅度的學習躍進。正因為一個人在零歲階段的大腦吸收能力是最強的時候,因此這個時候給予什麼刺激,對未來幾乎都會有幫助,即時他還不會表達讓你知道。

關於零歲教育的觀念,劉修吉並非首創,他也是研究一位名叫卡爾威特(Karl Witte)的人所歸納出來的研究結果。卡爾威特生於 1800 年,他這個人就是世人眼中的天才,因為他 9 歲時就會說五種國家的語言,13 歲取得德國基森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但他的父親說,他不是天才,他的成就是他教育的結果(指從零歲開始教育)。

結果我之後也有去買卡爾威特的書來看,書名是《卡爾.威特的教育》,但這本書一樣不好看,裡面大部分都是卡爾威特的父親在講他兒子有多厲害,而且 1800 年代距今已經超過 200 年了,裡頭的教育方法許多現今都已不適用。因此,還是參考就好。

不過話雖如此,卡爾威特和劉修吉這兩本關於零歲教育的書,主要核心都還是要儘早開始,因為愈到後面只會愈難調整而已。你會發現許多嬰兒的個性,從出生幾個月養成之後就幾乎改不掉了,你說他是天生嗎?我認為後天養成的成分居多。畢竟小孩都是跟大人學習的,爸媽的個性怎樣,小孩的個性就會怎樣,改都改不掉。

基於這個原因,如果小孩子是跟父母以外的人帶,就是父母以外的人學習。因此我會希望小孩是自己帶,因為我認為「帶小孩」其實不是只是照顧他的生活起居而已,主要都是教育。嚴格來說,應該說我們想自己「教小孩」,而不僅僅是照顧小孩而已。

我覺得這就很像說,假如你在公司要帶新人,你是希望自己帶,還是請別人帶,帶到熟練再交接給你?雖然兩種類型的人都有啦!但我還是認為「學習如何帶人」,身為主管責無旁貸,因為這是未來長久要面對的課題。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假如我們這一代不知道如果教小孩,那麼未來我們要怎麼當我們子女的育兒導師或幫手呢?還是我們就是變成另一個只會溺愛孫子的阿公、阿嬤?因此,我認為教育的責任就是在父母身上,這點就是對自己的兒女負責。

我想大部分的父母會拿手機給孩子看影片,想必都是不知道要怎麼跟孩子互動,或者不知道要讓孩子從事什麼其他更有趣的活動,對吧?或者這些父母根本就是自己只顧著用手機,而不理孩子。這個問題到了孩子年紀愈大,互動的障礙會愈明顯,父母們可能在孩子在還沒有自主能力的時候還沒有感覺,畢竟這些看手機影片長大的孩子,目前都還沒有長大成人。但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做父母的渴望與孩子互動的時候,孩子已經不願意理你了,特別是當他們已經具有獨立經濟能力的時候(也許他們渴望不用跟大人要手機的日子已經很久了)。

現在社會的風氣是找保姆帶小孩,或是把小孩子托祖父母帶,或者送托嬰中心,大部分都是經濟因素考量。假如是這樣的話,我在想,未來若父母的零歲教育意識是提升的話,有沒有可能興起一種「育兒貸款」的風氣呢?借足三年的生活費,在家育兒直到小朋友 4 歲上幼稚園為止。

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帶小孩不累嗎?我認為今天不論是誰帶,一定都會累,但我選擇在孩子最需要我們的時候陪伴他,因為未來隨著他逐漸長大成人,孩子只會愈來愈不需要父母而已,千萬不要在孩子缺乏關愛的時候你選擇出門賺錢,而在孩子長大獨立不需要我們那麼多關愛的時候,又渴望把他們留在身邊,

 

Photo by Meghan Thompson on Unsplash

這篇文章有 2 則留言

  • 老哥表示:

    「隨著他逐漸長大成人,孩子只會愈來愈不需要父母而已,千萬不要在孩子缺乏關愛的時候你選擇出門賺錢,而在孩子長大獨立不需要我們那麼多關愛的時候,又渴望把他們留在身邊」

    發人深省。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