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客觀來說,帶小孩不累。但如果要帶小孩,還要做家事,還要工作的話,很累。

我差不多是 2019 年 10 月份開始兼兩份正職的工作,一個就是原本的網頁設計接案,另一個就是帶小孩。其實我的育兒觀念是受我媽影響,還記得 2018 年我哥又因為「棄台大念清大」事件,而被進行後續追蹤調查,而躍上新聞版面,當時不只一個朋友問我,我媽是怎麼教的,為什麼可以教出我哥那麼厲害的人,我說我也不知道,但我可以問問看我媽。於是,就開始跟我媽請教很多育兒方面的問題。

我媽的核心觀念是「零歲教育」,這是當時她看劉修吉教授所出的一本書所吸收到的,書名是《零歲教育的秘訣——革新的幼兒教育論》。這本書初次出版於民國 70 年,事後我也透過二手書的管道買來看,還一次買了兩本,一本放台灣這邊,另一本寄去美國給我哥。不過這本書因為出版得很早的關係,當時沒有專業的編輯介入,因此導致這本書的內容其實不太好看,一直換句話說零歲教育有多重要、有多重要,然後一而再,再而三地提供很誇張的佐證案例。

不過話雖如此,這本書還是有它的價值所在。它最主要的核心論點,就是一個人大腦生理上的學習能力是年紀愈小反而愈強,因為那個時候大腦正在快速的發育,而隨著年齡增長,發育的速度逐漸趨緩,慢慢地逐漸定型,到了中老年之後,就開始退化。基於這個論點,為什麼有些小孩子在進入國小階段就開始有所謂「跟不上」的現象,劉修吉認為,其實過了零歲之後,這個差距就會開始愈來愈明顯了,不用等到國小。

很多家長認為小孩子等進入國小階段再學習就好,但劉修吉認為這樣為時已晚,最好的黃金時期就是零歲以前。一個人會在零歲階段學會許多事情,從爬、坐、站、走,到聽、看、動、說,這對於大腦來說都是非常大幅度的學習躍進。正因為一個人在零歲階段的大腦吸收能力是最強的時候,因此這個時候給予什麼刺激,對未來幾乎都會有幫助,即時他還不會表達讓你知道。

關於零歲教育的觀念,劉修吉並非首創,他也是研究一位名叫卡爾威特(Karl Witte)的人所歸納出來的研究結果。卡爾威特生於 1800 年,他這個人就是世人眼中的天才,因為他 9 歲時就會說五種國家的語言,13 歲取得德國基森大學哲學博士學位,但他的父親說,他不是天才,他的成就是他教育的結果(指從零歲開始教育)。

結果我之後也有去買卡爾威特的書來看,書名是《卡爾.威特的教育》,但這本書一樣不好看,裡面大部分都是卡爾威特的父親在講他兒子有多厲害,而且 1800 年代距今已經超過 200 年了,裡頭的教育方法許多現今都已不適用。因此,還是參考就好。

不過話雖如此,卡爾威特和劉修吉這兩本關於零歲教育的書,主要核心都還是要儘早開始,因為愈到後面只會愈難調整而已。你會發現許多嬰兒的個性,從出生幾個月養成之後就幾乎改不掉了,你說他是天生嗎?我認為後天養成的成分居多。畢竟小孩都是跟大人學習的,爸媽的個性怎樣,小孩的個性就會怎樣,改都改不掉。

基於這個原因,如果小孩子是跟父母以外的人帶,就是父母以外的人學習。因此我會希望小孩是自己帶,因為我認為「帶小孩」其實不是只是照顧他的生活起居而已,主要都是教育。嚴格來說,應該說我們想自己「教小孩」,而不僅僅是照顧小孩而已。

我覺得這就很像說,假如你在公司要帶新人,你是希望自己帶,還是請別人帶,帶到熟練再交接給你?雖然兩種類型的人都有啦!但我還是認為「學習如何帶人」,身為主管責無旁貸,因為這是未來長久要面對的課題。不知道你有沒有想過,假如我們這一代不知道如果教小孩,那麼未來我們要怎麼當我們子女的育兒導師或幫手呢?還是我們就是變成另一個只會溺愛孫子的阿公、阿嬤?因此,我認為教育的責任就是在父母身上,這點就是對自己的兒女負責。

我想大部分的父母會拿手機給孩子看影片,想必都是不知道要怎麼跟孩子互動,或者不知道要讓孩子從事什麼其他更有趣的活動,對吧?或者這些父母根本就是自己只顧著用手機,而不理孩子。這個問題到了孩子年紀愈大,互動的障礙會愈明顯,父母們可能在孩子在還沒有自主能力的時候還沒有感覺,畢竟這些看手機影片長大的孩子,目前都還沒有長大成人。但等到他們長大成人之後,做父母的渴望與孩子互動的時候,孩子已經不願意理你了,特別是當他們已經具有獨立經濟能力的時候(也許他們渴望不用跟大人要手機的日子已經很久了)。

現在社會的風氣是找保姆帶小孩,或是把小孩子托祖父母帶,或者送托嬰中心,大部分都是經濟因素考量。假如是這樣的話,我在想,未來若父母的零歲教育意識是提升的話,有沒有可能興起一種「育兒貸款」的風氣呢?借足三年的生活費,在家育兒直到小朋友 4 歲上幼稚園為止。

回到這篇文章的主題,帶小孩不累嗎?我認為今天不論是誰帶,一定都會累,但我選擇在孩子最需要我們的時候陪伴他,因為未來隨著他逐漸長大成人,孩子只會愈來愈不需要父母而已,千萬不要在孩子缺乏關愛的時候你選擇出門賺錢,而在孩子長大獨立不需要我們那麼多關愛的時候,又渴望把他們留在身邊,

 

Photo by Meghan Thompson on Unsplash
徐仲威

平均四天拍一卷底片的網頁設計工作者,主修科目:Olympus OM、Olympus Flex、Pentax 6x7、Pentax 645、定焦傻瓜相機|個人網站:zeals75.com|公司網站:refine.tw

這篇文章有 2 則留言

  • 老哥表示:

    「隨著他逐漸長大成人,孩子只會愈來愈不需要父母而已,千萬不要在孩子缺乏關愛的時候你選擇出門賺錢,而在孩子長大獨立不需要我們那麼多關愛的時候,又渴望把他們留在身邊」

    發人深省。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請留言支持!謝謝

Close Menu

不限時的現實動態

2023/10/12 週四 13:13
看起來很閒的我,其實忙翻!

2023/10/11 週三 12:18
別人說「能帶出去的相機,都是好相機」;我說「敢帶出去用的相機,才是好相機」

2023/9/25 週一 15:10
真希望月初趕快來,快不行了。

2023/9/22 週五 15:39
對於單車百岳版面的新設計,還是非常沒有頭緒。

2023/9/21 週四 15:43
準備來蓋一間商店了,來賣海量的底片相機和鏡頭!

2023/9/20 週三 09:18
今天就要把案子階段性做完然後丟出去給客戶看,做完案子就去跑步,今天打算跑得比昨天多五分鐘就好。

2023/9/19 週二 10:52
跑過終點還要繼續跑是最難的。

2023/9/18 週一 10:08
沒有目標的人生,極盡可怕。

2023/9/17 週日 23:29
我很喜歡企劃事情的成就感。

2023/9/14 週四 21:50
加油啊!徐仲威!

2023/9/14 週四 09:59
總是不斷地在推翻自己曾經做過當時覺得滿意的設計,痛苦啊!

2023/9/14 週四 09:56
太久沒做單車百岳的系統,看著資料庫的數據,我跟失憶一樣。

2023/9/13 週三 10:23
如果說毒品的藥效要在一個月後雲淡風輕才發作,那麼我想毒品應該不至於那麼容易使人上癮。

2023/9/13 週三 10:21
如果說幾年前自己的完美主義是 100%,那麼現在應該有所進步了,變成 95% 而已。

2023/9/13 週三 09:16
我有很多歪理:我覺得把攝影成品發在 Instagram 這種社群媒體上,就像在裸奔一樣,你會獲得關注,但不會找到真愛。

2023/9/12 週二 13:49
買完 Pentax 645,應該就不會再買新的相機或碰新的系統了,一切功德圓滿。

2023/9/12 週二 13:16
內湖高昇調整鏡頭手感的技術真是一流,對比之下,我送全◯調整過兩顆鏡頭,兩顆鏡頭手感都不行,不想再給機會了,東西弄不好,再快也沒用。

2023/9/12 週二 09:27
忙翻。

2023/9/11 週一 16:57
決定不架新網站了,直接在部落格開新單元,然後全站語法重寫並優化。

2023/9/11 週一 04:10
EP128,打完收工,終於沒欠任何底片債了,謝謝土地公。

2023/9/11 週一 03:16
最近因為身體欠安,怕半夜咳嗽吵醒家人,於是都睡在家裡倉庫。昨天因為把倉庫打掃了一下,把窗戶的塵封已久的百葉窗重新拉起,讓陽光可以透進來,結果今天晚上睡覺睡到一半自然醒,我以為已經早上了,因為從窗戶透進來的路燈實在太亮了。

2023/9/8 週五 16:00
與其浪費時間在網路上跟別人爭論,還不如花時間在網路上留下有用的資訊給別人。

2023/9/8 週五 10:04
今天還是要努力工作,還是要啦!

2023/9/7 週四 16:24
部落格文章準備進入 EP121 了,剩 8 卷底片沒寫。

2023/9/6 週三 15:36
偶爾也是需要放生客戶的,阿彌陀佛。

2023/9/5 週二 11:21
不知道我網站設計的技能,如果去應徵正職的話會值多少薪水?

2023/9/5 週二 10:38
早知道傷心總是難免的,你又何苦一往情深?

2023/9/3 週日 00:17
決定不做什麼事情,比決定做什麼事情還困難。

2023/9/1 週五 19:06
正在陽台吹風,點燈,點蠟燭,用電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