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我們家是 2019 年 2 月買車的,剛好趕在小孩出月子中心前交車這樣,有及時派上用場,還算滿幸運的。在買車以前,我和強者我太太大約看了一年的車,不誇張,就是整整一年,不過時候想想如果你買一台五萬塊錢的電腦要考慮一個月,那麼要一口氣買 15 台電腦(假設車子總價 75 萬元),考慮一年的確也不為過。

我們看車看了許多牌子,總共 16 家,以下是整理的清單:

一、有踏進去展間,有做功課

  1. Honda
  2. Mazda
  3. Toyota
  4. Ford
  5. 三菱
  6. Škoda
  7. Nissan

二、有踏進去展間,沒做功課

  1. Audi
  2. Tesla
  3. Luxgen
  4. Smart
  5. Mercedes-Benz
  6. Volvo
  7. BMW
  8. Porsche
  9. Lexus

在看車的過程中其實滿有趣的,前面都傻傻的直接進展間,也不知道要看什麼重點,就是很被動地聽業務介紹,看了幾次之後才知道原來要先做功課,對彼此都好,客人比較不會買錯車,業務也比較不會賣錯人。

在研究車子的過程,主要是透過各大 YouTube 車評頻道、8891 新車PTT car 板(車板)、Facebook 車主社團。這四個平台各有不同的功能,透過 YouTube 影片了解車子的重點,透過 8891 看詳細規格以及進行比較,透過 PTT 車板了解檯面下的資訊,透過 Facebook 車主社團了解真正的目標客群(TA,Target Audience)的看法,以及檢驗有沒有災情。

其實交叉看 PTT 車板和 Facebook 車主社團(或者 Mobile01 上面的特定車輛廠牌的頻道)我覺得還滿重要的,因為 PTT 車板上充斥著許多不是目標客群的人在評論車子,這就很像身為一個素食主義者去評論某家的牛排非常不推薦去吃,但實際上他自己也沒吃過,而且他這輩子也不會去吃。

最經典的案例大概就是 Toyota,會上 PTT 車板聊車的人都是愛車人士,對車子會比較要求,而這種人通常都不是 Toyota 的主力客群,因此,這導致乍看之下,PTT 車板上鄉民對 Toyota 都是給負評居多,但 Toyota 還是持續蟬聯年度銷售冠軍。

前面提到,我和強者我太太在研究車子的過程,主要是透過 YouTube 上的各大車評頻道,關於這點,我們是這樣執行的,我會把想看的車款影片先找好,透過 Apple TV 在電視放出來,找強者我太太一起看。因為一台車有許多地方需要去認識,關於這點,如果是家庭用車,全家人都有共識是非常重要的,可以避免日後衍生其他問題。如果強者我太太有興趣的話,我們再一起進去展間看看。

在看這麼多 YouTube 車評的過程,我個人最喜歡的車評是廖怡塵(全民瘋車 Bar),再來是廖剛(汽車私房話)。為了支持廖剛,我還有跟他買過他旗下的剛剛好水餃

我會很喜歡廖怡塵的節目,是因為我很喜歡看他的口條,因為他是台灣眾多車評當中,接近唯一會把目前客群概念放在最前面的車評,而不是用 Hardcore 的角度看所有車,大部分的車評都很懂車,但他們總是用太專業甚至苛求的角度在看車,即使那輛車的目標對象是根本不太在乎車子的一般社會大眾。

舉個最顯著的例子,許多車評都很喜歡把「這台車沒有後座冷氣出風口」當作缺點,但他們可能沒有想到如果為了後座出風口讓這台車價多了 1~2 萬元,就可能讓消費者的購買意願下降,又或者這台車根本就是小車,即使只要開前面座位的冷氣,整台車就會夠冷了,因此後座出風口就不是必要的了。

廖怡塵的節目有幾個特色:

第一,在口條上,他的介紹架構很統一,有他一定的順序,因此在看不同車款的時候,觀眾可以很快速地抓到不同車款的重點差異。

第二,他會優先思考這輛車的目標客群,假如這台車的客群是「都會小資族」,那麼他會用都會小資族的需求來評這台車;假如這台車的客群是「熱血操駕族」,那麼他也會用熱血操駕族的需求來評這台車。這點是我認為身為一個車評最重要的,因為如果目標客群混淆了,就可能做出「不但嫌小車操控性不佳,也嫌跑車耗油」這種放錯重點的評論。

第三,廖怡塵很擅長使用專業的名詞在介紹車子,這會在不知不覺提升車子整體的價值,例如簡單的方向盤,他會講「三輻式方向盤」,常見的雙色輪框,他會講「雙色切削輪框」。我這才發現原來使用專業的名詞來形容事情,對於提升專業感有這麼直接的效果。

第四,廖怡塵很會把缺點轉化,前面提到他總是把車子的目標客群擺在最優先的位置,而不是車評自己的個人喜好,因此,車子定位明確之後,許多原本乍看之下的缺點,就不一定是缺點了。例如,最常談的油耗問題,對於都會代步小車來說,就是應該犧牲動力而換取更好的油耗表現,這樣才容易被市場所接受,執意用操控性來嚴格看待平價家庭車款(例如 Toyota Corolla Altis),就是不明瞭它的市場定位。或者抱怨重視操控性的後驅車款,怎麼後座空間那麼狹小(因為中間有一根傳統軸),也是不夠公道的。

第五,廖怡塵很會巧妙地回答問題,還記得當初 2019 年第四代 Mazda 3 上市的時候,因為乍看之下網路上總是一面倒在酸五門版的屁股很醜,四門版的比較好看,跟第三代 Mazda 3 的評價剛好顛倒(第三代則是普遍被認為五門版比較帥),針對這個問題,廖怡塵在影片上不聚焦在他個人的美醜喜好,而是引用他做簡單調查的票選結果,結果統計出來是五五波,一半的人喜歡四門,一半的人喜歡五門,這個回答算是有回答到觀眾想知道的問題,但又不會得罪廠商,因此我覺得是個很聰明的回答說法。(影片連結

以上,推薦要買車的人可以看廖怡塵的頻道做功課,你會發現他講得大部分每一台車你都會想買,那是因為他有抓到目標客群的心理,他頻道的影片有非常多可以學習講話口條的地方,因此推薦給大家。

廖怡塵 全民瘋車 Bar - YouTube
https://www.youtube.com/channel/UC02UVoPQeVi5yVJAMmn1Fmw

 

Photo by Campbell Boulanger on Unsplash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