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在工作上,我人生做得最正確的兩個決定,一個是進入 Isobar,一個是離開 Isobar。

當初要不是有在 Isobar 歷經許多慘烈的專案管理磨練,我現在可能沒有辦法出來自由接案,不過當初若是沒有毅然決然地離開 Isobar,我現在也沒有辦法擁有這麼自由的工作時間,可以一邊工作,一邊帶小孩,更不用想每天可以陪家人一起吃晚飯了。

不過事實上,一邊工作,是不可能一邊帶小孩的,兩件事是不可能同時發生的,就算你硬要這麼做的話,兩邊的品質都會很差。

就我小孩目前 10 個月大的情況,我一天的作息是這樣:

04:00~07:00
起床,開始工作。前一晚的就寢時間,會決定今天要幾點起床

07:45
強者我太太會先餵小孩喝奶,然後刷牙洗臉換衣服,準備出門上班。這時候換我接手,開始「上班」

08:00
和強者我太太一起出門吃早餐,小孩放推車一起行動。如果我們是在家吃的話,吃完等強者我太太出去上班,我就帶小孩去附近的公園走走(如果沒開車去比較遠的地方的話,例如親子館)

09:00
回到家,準備弄早上的副食品給小孩吃

09:30
餵小孩吃副食品

10:00
小孩睡覺,我可以跟著睡,或者做家事,或者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例如透過蝦皮變賣家中二手產品)

11:30
小孩醒了,讓小孩跟遠在美國的我媽視訊

12:00
餵奶,準備自己的午餐,或者帶小孩出去買

13:00
吃完午餐,陪小孩玩,或者帶他出門走走

13:30
回到家,再度準備弄下午的副食品給小孩吃

14:00
餵小孩吃副食品

14:30
小孩再度睡覺,我一樣可以跟著睡,或者做家事,或者做其他自己想做的事,但基本上都不會工作

16:30
小孩醒了,餵奶,開掃地機器人掃地兼拖地,臥室開蚊香驅蚊

17:00
開始準備家人的晚餐,同步也準備小孩晚上的副食品。這時掃地機器人已經把地板掃拖乾淨了,就讓小孩在客廳的地上爬,我則在一旁的開放式廚房準備晚餐,一邊看著小孩確保安全。

18:30
強者我太太到家(歡呼)

19:00
全家人一起吃飯,大家都吃完才能離開飯桌

19:30
強者我太太先去洗澡

19:45
我們一起幫小孩洗澡

20:00
我去倒垃圾,強者我太太幫小孩換睡衣,哄小孩睡覺

20:15
換我去洗澡。我習慣一邊泡澡,一邊用手機,放鬆、放空。通常如果晚上要寫網誌的話,我會在這個時間點想好等一下要寫什麼

20:45
用一下電腦,沒事就可以準備上床睡覺了,但如果晚上要寫網誌的話,就是寫完再睡

以上,平日的話,帶小孩的時間大約佔一天當中的 12 小時,工作時間統一放在凌晨早上開始,如果自己睡過頭的話,就是自己「上班遲到」了。

一般來說,平日每天可以專心工作的時間約莫就是 1.5 ~ 3 小時。假日就比較好了,有更多的時間可以工作,通常我還是會利用週末的上午帶強者我太太和小孩出門,然後下午回來之後就是自己的時間,可以拿來工作,假日每天的工作時數可以 4~10 小時。

因此,若是單純工作的一週工時是 8 小時 x 5 天 = 40 小時,再加上「一邊帶小孩」這個龐大的專案,一週工時會變成 15 ~ 35 小時,雖然還是會有影響,但不至於無法處理工作。

由於可以工作的時間變得很零碎,因此「規律性」和「專注度」就變得非常重要。原本一開始我曾經有嘗試過利用小孩上午和睡覺的兩個時段工作,還有例如晚上吃完晚餐的時間工作,但試過其實效果都不好。

如果是利用小孩睡覺的時間工作,小孩醒了要接手帶小孩,其實還是會心繫工作,因為有一種時間被剝奪的感覺,因此沒有辦法很全心投入與小孩互動,我自己認為這樣子對小孩是不好的。

如果是利用晚上吃完晚餐的時間工作的話,也會導致自己在吃晚餐的過程匆匆忙忙,沒有辦法好好地參與這個難得一家人的團聚時刻,我自己認為這樣子對家人是不公平的,不能有那種看到強者我太太下班回來了,自己也急著「下班」的感覺。

綜合以上,平日每天的工作時間就在凌晨早上,白天除了用手機接客戶電話、臨時電話開會討論事情、回覆 Line 上面的緊急訊息之外,基本上我不會坐在電腦前面工作。至於說如果和家人或陪小孩一起睡覺,要怎麼自己先爬起來,我是透過 Apple Watch 的手錶震動鬧鐘功能,這樣就不用怕吵到他們了。

這是我目前一邊工作,一邊帶小孩的生活。

 

Photo by Luke Chesser on Unsplash
徐仲威

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Dcard工作室蝦皮訂閱電子報| zeals75@gmail.com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