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今天上午去跟一個客戶初次見面,客戶的預算大概是我們平常習慣承接範圍的五倍,需求有超過一半的部分是以客製化為主。我在會議上很明確地告知客戶知道,我們公司的定位其實有點類似於「運用系統家具在做設計的室內設計公司」,我們擅長的地方在於運用現成的家具進行搭配、組合,規劃出一個理想的空間。我們不是全客製化的室內設計公司,我們不會特別去訂製雕刻一張桌子或椅子,因為那樣對客戶來說成本會非常高。

基於這個定位,我們擅長的,剛好不是客戶特別重視的,而客戶重視的,剛好也不是我們所擅長的。簡單來說就是「可惜」兩個字,但即便如此,客戶還是希望我們能夠在下禮拜報價過去。

然而今天開車回家的沿途剛好三個客戶在找,一個是緊急的事情,一個是修改需求,一個是純粹的專案討論,三個客戶我都沒有辦法即時回覆。回到家後,可能今天兒子因為正在長牙所以不舒服,情緒不太穩定,導致餐餐奶沒有喝完,副食品的食慾也不太好掌握。我一邊要做家事,一邊要掛心工作,一邊還要顧兒子,老實說我今日的狀態不太好。

當晚上結束一天的疲勞,要用泡澡做為 Ending 的時候,我在想今天上午的客戶需求,這種客製化的案子我們到底要不要接?這個領域要不要碰?撇開客戶預算多寡,我自己是滿想試試看的,但是,我想今天若是我們公司的員工把這樣子客戶需求帶回來,我會同意承接嗎?在這個「換位問答」之後,我的答案改成要拒絕客戶。因為接不擅長的案子,等於排除了做其他擅長的案子的機會,這就很像你要一間義大利餐廳煮出好吃的牛肉麵一樣,這個任務對廚師來說是個挑戰,做得好,客戶認為你是應該的,但做得不好,客戶卻會對你的扣分。假如我們接觸太陌生的領域,端不出來一個好網站給客戶,那麼就可能砸了自己的招牌。

雖然我們打算拒絕客戶,但基於負責任的態度,我們還是會提一個我們做得到的版本給客戶,這個版本將會大幅減少客製化的項目,最後讓客戶自己決定。反正一切都是緣分,其實一直沒有「和氣生財」,只有「合適生財」。

關於換位問答這個方法,我自己是認為可以運用在生活上很多情況,無論事情大小,因為很多時候我們都是當局者迷。大事例如要不要離職?該不該分手?小事例如今天該不該準時下班?該不該拒絕別人的邀請?假如今天是你朋友、家人、同事碰到這些問題,你會如何跟他建議?

很多時候當我們必須要採取一些負面的行為的時候,都會特別地畏縮,我想這是因為小時候儒家思想給我們的行為枷鎖,造成我們常常是為了別人而活,但最後浪費生命的都是自己。只要透過換位問答,其實答案往往都顯而易見,因為解決別人的問題都很容易,自己只要克服「不敢」,基本上沒有什麼問題是不能解決的。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