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過去二、三年,我一直是信誼基金會《好好育兒報》的忠實電子報讀者,每期他們的內容,總能根據家中小孩的年齡,給予正確的教養指導,解決許多家長們都會碰到的共同問題。本期他們電子報的內容是根據 2 歲 10 個月的小孩所撰寫的,轉載內容如下,有興趣的人可以直接透過這個連結免費訂閱:
https://parents.hsin-yi.org.tw/parentingepaper/

走進大自然,開啟美感與創意

當孩子身處於大自然中,會自動打開所有感官通道去感受周圍環境,並充滿創意地和大自然互動與遊戲。無形之中,不但增進了探索自然的能力,情緒和體能也會變得更好。 當爸媽帶著孩子到郊外踏青或是參與戶外活動時,可以預先瞭解目的地的環境特色,試著讓孩子運用當地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盡情遊戲,而在大自然裡觀察、探索與遊戲的經驗,更是引導孩子欣賞美的事物、激發創意最直接的方式。

用自然素材,玩造形遊戲

運用各種素材自由組合與創作的美勞遊戲,就稱之為「造形遊戲」。透過造形遊戲,孩子可以逐漸體驗到形狀、色彩、空間等美學概念。爸媽除了在家中準備各種造形遊戲的材料之外,也別忘了,帶著孩子走出戶外,就有更多隨手可得的自然素材,可以啟發孩子想像力與創意,讓他盡情的玩造形遊戲。

觀察讓想像力起飛

有人說大自然是最棒的美術館,對小小孩來說,大自然更是最棒的遊戲場。孩子處在大自然寬廣的環境中,走著走著,隨時都可能有驚喜發生。

孩子會撿起地上有著兩個洞的樹葉,就如同有什麼大發現地告訴你說「這是臉耶」;也可能隨手拿起樹下的兩片枯葉成為他的翅膀,煞有其事地揮動雙臂,開心地說「我飛起來了」;他會跨上一根枯木當作小馬,再到旁邊撿起小果子、小樹枝放進枯木的小凹洞裡,告訴你說「我在餵小馬吃東西」。

每個孩子似乎都有與生俱來在大自然中遊戲的能力,能將具體的觀察加上自由的聯想,讓想像力無限地延伸。你會發現,透過觀察與聯想,「造形」其實隨時存在孩子的生活之中。

碰觸的經驗會成為深刻記憶

除了觀察之外,用手和腳去碰觸也是很重要的體驗,與大自然互動的觸覺經驗往往會成為深植心中的感動記憶。

爸爸媽媽可以鼓勵孩子去抱一抱樹幹,感受樹木凹凸不平的表面質地;也能讓孩子摸摸樹上垂掛的氣根,感覺一下粗細與長度;或是脫鞋後去踏一踏沙地、泥土或是草地,體驗不同質地帶來的觸感。

碰觸可以讓孩子感受到各種自然素材的質地與紋路,這樣的經驗是無法在家中或教室裡取代的。雖然有些孩子可能對於觸碰新的事物,會覺得有些緊張,就像是初次嘗試手指膏覺得有點害怕一樣。所以這個時候,特別需要爸爸媽媽的鼓勵,並且陪著孩子一起玩,當他看你試過也玩得開心,他自然會覺得有安全感而開始大膽嘗試。

排列堆疊的樂趣

除了觀察與碰觸之外,石頭、樹葉、花草都是最棒的造形遊戲素材,孩子可以在沒有玩法與規則限制的情況下,玩出他自己的創意與興味。

當孩子年紀比較小的時候,他可能會執著於把樹葉或石頭撿成一堆一堆的。等到年紀再大一點,他會試著把石頭一個接著一個排成長長的一列,想像是長長的火車;或是會試著把石頭一個一個往上堆疊,變成高高的大樓。也許他發現了一隻可愛的小蝸牛,突發奇想就用石頭幫小蝸牛蓋一個家:或是撿到了幾個小果實,就把石頭和樹葉當作鍋碗瓢盆,煮了一頓豐富的大餐要請你享用。

當孩子在玩排列堆疊的遊戲時,爸爸媽媽也可以稍加引導孩子。你可以試著用石頭、樹葉排出一個笑臉,問問孩子看得出來是什麼嗎?他就會發現,原來石頭和樹葉也可以千變萬化成各種東西,然後再鼓勵他也試著做做看。

排一排、堆一堆,這些看似簡單的遊戲,其實是孩子正試著把腦中對事物的印象,透過組合與創作的方式,重新再具體表現出來。這是需要心智的成熟以及不斷的練習,相當的不容易呢。

造形遊戲的最終目的

造形遊戲除了好玩有趣之外,也啟發了孩子的美感、創意與抽象思考。從小玩造形遊戲的孩子,或許將來不一定會成為偉大的藝術家或發明家,但是他會懂得欣賞世界上美的人事物,也會是一個有創意的人。更重要的是,他會擁有一顆柔軟、敏銳的心,懂得欣賞生活中各種奇妙、美麗的景象,並且內化成自己的美感和品味。

文字引用來源:信誼好好育兒報

徐仲威

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Dcard工作室蝦皮訂閱電子報| zeals75@gmail.com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