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拿到這卷底片的照片後,我有個很認真的體悟,就是我大概再也不會用 Kodak Gold 200 來拍照了,因為我真的明確不喜歡它的表現。相同價位(甚至更低價位),Kodak ColorPlus 200 對於色彩和細節的表現更廣。當初會買這卷 Kodak Gold 200 的原因很單純,因為柯達底片大缺貨的關係,有此去新莊麗來攝影送底片時,看到現場剛好有買一組三卷的 Kodak Gold 200 24張版本,每人限購一組。衝著深怕以後沒底片拍的窘境,我就買了,都忘了其實我在剛開始接觸底片攝影時曾經拍過兩卷 Kodak Gold 200,當時對 Gold 200 的印象就不是太好,跟 ColorPlus 200 相比,我更喜歡 ColorPlus 200,所以之後我大部分的底片都是使用 ColorPlus 200。

差不多一個多禮拜前,我決定要用底片拍攝我的腳踏車爬坡路線紀錄,因此,這卷底片的內容幾乎都是騎車時所進行的拍攝畫面,以下是拍攝資訊。

底片:Kodak Gold 200
沖掃:新莊麗來攝影,Jpeg 2400萬畫素
日期:2022/9/24
相機:Olympus OM-1
鏡頭:
Olympus 28mm f2
Olympus 35mm f2.8
Olympus 50mm f1.8
Olympus 100mm f2.8

關於單車路線攝影,原本最一開始我的想法是很寫實主義,我希望可以把一條路線美麗的地方完整呈現,但隨著騎的路線愈多,發現其實大部分的路線都不是那麼的美麗,所以我遭遇到不少困難。為此,我當時想的解決辦法是不要放棄,還是盡可能「去蕪存菁」、「隱惡揚善」,透過用構圖取景的方式,還是努力呈現出那條路線相對較美的一面,這個方法對單一路線有用,但隨著我拍攝的路線一多,總計差不多 20 條,當我驀然回首一看過去一年的拍攝成果,我覺得這些照片同質性好高,看了一陣子就視覺疲乏、了無新意了。因為,如果一條路線沒有登頂後的大景可拍、可看的話,那麼我就會找一條彎得不錯看的畫面來拍攝,因為山路通常都是彎彎曲曲的。

很可惜的是,台灣的山路通常都長得超級像,雜草樹木、柏油路、白線、電線桿,極少部分才會出現美麗的芒草、懸崖、石壁等。因此,在我拍了一年之後,我才決定如果我不改變拍攝的方式,那麼最後出來的作品必定平淡無奇。剛好,這次是用底片拍攝做為新的嘗試,在少少 24 張照片中,橫跨了 4 條腳踏車路線,按照拍攝的順序,分別是樹林防災降雨雷達站、中和烘爐地、樹林石灰坑百年老榕樹與樹林大棟山405高地。以放空的心情,看著拍好的路線照片,我發現,最吸引我的照片,都不是那些尋常角度、制式規格的風景遙望照,而是我自己觀察到一些特定角度或事物所拍下的照片,算是我自己路程視界的一部分。

會有「視界」的感受,可能跟我最近才剛看完一本柯錫杰老師的書《心的視界》有關,這本書我是跪著看完的,對於書內柯老師傳達的觀念,我非常深刻,很想追隨,也從這卷底片開始練習追隨。以前我就是太完美主義了,所以事情才會徒勞無功,我必須先捨去既有的框架,才能獲得連自己都意想不到的成果。

說真的,想拍就拍吧!何必在乎這是否寫實?


↑ #1
當我看到這張照片,我才完全記住到底什麼是真正的第一張照片,裝入底片後按下快門的第一張絕對洗不出來,按下第二張就是燒了片頭的半張照片,第三張才是真正的第一張照片。這張照片沒有拍到很可惜,因為那是一個美麗的路景遙望,當時有兩位車友騎著公路車剛好經過林蔭樹下,我覺得那個氣氛很好,而且可以很充分讓人知道這條路線的樣貌,可惜拍到燒片頭去了。Olympus 100mm f2.8(1/30,f2.8)

 


↑ #2
這是今天騎車的目的地,樹林防災降雨雷達站,在地車友暱稱為「小白球」的地標,我在拍下這張照片之後,發現帶 100mm f2.8 不太夠,所以下一次我就改帶 135mm f2.8 那顆鏡頭了。Olympus 100mm f2.8(1/500,f2.8)

 


↑ #3
這是攻頂小白球後的經典視角照片,在你眼前的就是一望無際的大景,我之後應該會再找時間重拍,真的不是很喜歡 Kodak Gold 200 的表現。Olympus 28mm f2(1/60,f8)

 


↑ #4
在小白球旁的斜坡,有看到一些人會去那坐著,吹風,看景,很愜意。Olympus 35mm f2.8(1/250,f5.6)

 


↑ #5
這是一隻在小白球旁樹上結網的人面蜘蛛,原本想拍攝牠在網上靜靜不動的樣子,不料拍攝時剛好吹來一陣風,一片葉子落在網上,蜘蛛以為它是一隻被網住的蟲子,立刻衝過去捉住它想捕食。Olympus 100mm f2.8(1/125,f2.8)

 


↑ #6
很喜歡小白球這裡的開闊,抬頭一看都是無邊際的天空。Olympus 50mm f1.8(1/1000,f1.8)

 


↑ #7
其實這天能見度超級好,遠方綿延的山頭清晰可見,只可惜本人操作不慎,沒有拍出理想的樣貌。Olympus 50mm f1.8(1/60,f5.6)

 


↑ #8
因為本次拍攝的照片未來是有可能用在出版印刷上,因此我在送新莊麗來攝影時,就特別加錢掃成 Jpeg 2400 萬的檔案,以一般 135 底片,其實掃 600 萬畫素就足夠了,但是掃 600 萬的照片,為了只能印到 A4 一半面積那麼大而已,如果真的要印到 A4 那麼大,還要把當時拍攝的底片找出來沖掃,我覺得這樣太累了,還不如在一開始就掃 2400 萬,未雨綢繆。這次掃 2400 萬的效果還不錯,以這張為例,在雷達站門口有個紅色牌子,掃描原圖放大後可看出「嚴禁煙火」四個字。Olympus 35mm f2.8(1/250,f5.6)

 


↑ #9
樹林防災降雨雷達站的位置就在樹林大同山上、青龍嶺附近,因此這張照片是在大同山觀景台所拍攝的,這個觀景台有重新整修過,比起過去的木造結構來說,現在安全許多。Olympus 35mm f2.8(1/125,f4)

 


↑ #10
要在底片上呈現藍色的天空有很多方法,用 Kodak Gold 200 拍絕對不是一個好方法。Olympus 35mm f2.8(1/500,f2.8)

 


↑ #11
這張照片是去中和烘爐地拍的,那著名的恐龍地標。Olympus 35mm f2.8(1/250,f4)

 


↑ #12
其實這整卷照片的日景,我覺得都是拍壞的,遠景都不見了,很可惜,以後有機會再來拍。Olympus 35mm f2.8(1/250,f2.8)

 


↑ #13
慘不忍睹的慘白背景,其實我是想呈現那彎彎彎彎的氣勢啦。Olympus 35mm f2.8(1/125,f5.6)

 


↑ #14
沒騎過烘爐地的人,都會被畫面中間觀音寺之前的坡度給震撼到,但過了觀音寺就緩些了,只是攻頂前又會變陡。Olympus 35mm f2.8(1/60,f5.6)

 


↑ #15
拍攝這卷底片的同時,我是出動雙機拍攝的,這台是 OM-1,另一台是 OM-2n,很可惜兩台都裝上了 Kodak Gold 200,恨不得趕快都拍完換其他底片。Olympus 35mm f2.8(1/60,f2.8)

 


↑ #16
這張照片是在樹林石灰坑老榕樹的觀景平台拍的,在拍下這張照片後,我才驚覺我使用的這台 OM-1,測光有問題,它降了兩、三級,導致我在此之前的相片全都過曝兩、三級,很慘。Olympus 35mm f2.8(1/500,f4)

 


↑ #17
相同的景,我在使用手機測光後,重新拍攝一次。可以看到麗來有針對上一張照片進行補救,所以才會讓這兩張曝光差了三級的照片,看起來曝光相同。Olympus 35mm f2.8(1/1000,f8)

 


↑ #18
很久沒騎樹林石灰坑老榕樹,這裡重新翻修過變得很棒,風景視野又更開闊了。Olympus 35mm f2.8(1/1000,f5.6)

 


↑ #19
這張是在大棟山 405 高地拍的,當時已是黃昏時分了,看著這對比,以後我想我應該不會再對著太陽拍了。Olympus 35mm f2.8(1/1000,f16)

 


↑ #20
有鑑於古董相機的測光實在是有可能不準,因此我這張直接用手機測光的參數來拍,嗯,還是不知所拍。Olympus 35mm f2.8(1/1000,f8)

 


↑ #21
從樹林大棟山405高地的回程路上,遇上了 Magic Hour,我發現如果以手肘靠著公路車把上進行拍攝,其實頗穩,這張照片,是我這卷底片中最喜歡的一張。Olympus 35mm f2.8(1/8,f2.8)

 


↑ #22
從樹林回板橋的路上,我經過城林橋,發現橋上的護欄可以放相機,就測試一下 B 快門車軌。Olympus 35mm f2.8(8秒,f16)

 


↑ #23
這張用 f8 測星芒,對比上一張發現 f16 的星芒好上許多。Olympus 35mm f2.8(8秒,f8)

 

以上就是這卷 Kodak Gold 200 的拍攝內容,謝謝閱讀觀看!

 

 

器材交流中,歡迎購買
NT$ 4,600|SLR|Olympus OM-1 MD Black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