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這卷底片是我用新買的 135 旁軸相機 Olympus 35SP 搭配 Ilford Pan 400 黑白底片所拍攝的,當你看到這篇文章的同時,我的這台 Olympus 35SP 已經賣掉了。

原本,我在還沒有使用過旁軸相機,總是對旁軸相機有著美好的想像,這多少都跟 Leica、布列松之於旁軸有關。最燒的時候,還差點要花三、四萬去買台二手的 Fujifilm X-Pro 3 數位旁軸相機來用,不過好險那次沒有買成功。

在用了旁軸之後,我深深覺得我們常常看到的那些鏡頭帳面數字,如焦距和光圈,都不是那麼重要了,因為當你的最近對焦距離無法靠得太近的時候,無論光圈多大,那個畫面的層次感就是沒有辦法出來,而通常旁軸相機的最近對焦距離都不是那麼得近,所以在一開始使用 Olympus 35SP 的時候,我是常常在移動腳步。

即使 Olympus 35SP 搭配的鏡頭是 42mm f1.7,我也覺得很難駕馭。因為 Olympus 35SP 那顆 42mm f1.7 的最近對焦距離是已經與 Olympus OM 85mm f2 鏡頭相同了,都是 85cm。而一般 Olympus OM 系統標準鏡 50mm 的最近對焦距離都是 45cm,我已經覺得略遠了,何況 Olympus 35SP 還來到 85cm,因此,使用 Olympus 35SP,是沒有辦法拍到餐桌對面的那個人的,不太適合與別人出門時使用。

對於旁軸相機,一般常見的正面評價都是機身輕巧與幾乎沒有快門聲音,因此適合拿來做街拍。但這一點我自己的感覺是沒那麼強烈,可能 Olympus OM 系統本身的機身和鏡頭群就很輕巧了吧!再加上原本 Olympus OM 系統的快門聲音也不大,因此我自己實際上在使用時,可是一直在懷念 SLR 那「所見即所得」的美好。

綜合評估之後,我覺得我自己應該是不會想再用旁軸拍照,因此就果斷地把 Olympus 35SP 給賣了。

接下來的照片,我是全都採用 Olympus 35SP 的「雙A模式」拍攝,意思就是程式曝光,讓相機自己決定光圈和快門,當光線不足時則無法按下快門。因為 Olympus 35SP 的測光調整實在是太麻煩了,看了觀景窗的參數之後,還需要離開觀景窗看看鏡頭上的參數有沒有搭配上,真的是有夠麻煩,完全沒有可以快速抓拍的感覺。

 


#1
這是我用 Olympus 35SP 的第一張照片,不知道為什麼疊在一起了。那天我開車子去 Nissan 保養,在等待的過程就順便開電腦做一些事。畫面中是我那時正在設計一個網站的 Logo,因為我想做一個繁體中文 Olympus OM 的鏡頭資料庫。

 


#2
完全忘記這天的行程,因為都是用 Olympus 35SP 的自動模式,因此都沒有人工記錄任何拍攝參數與地點。

 


#3
也許,這一天我是騎車去麗來送底片吧!

 


#4
從板橋騎車經新海橋下到新莊時,總會在恆毅中學的路口看到這家「神明的店 - 創意精品刺繡」,一直覺得他們的招牌設計得非常好。

 


#5
抵達今晚的目的地:麗來攝影。

 


#6
隔天,和家人出發前往苗栗通宵的飛牛牧場,目前正在高速公路上,我因為是坐副駕駛座,所以可以拍照。

 


#7
Olympus 35SP 本人入鏡。

 


#8
表示也想拿 Olympus 35SP 過去拍拍看的兒子。

 


#9
那台車上貼著一張貼紙,上面寫著「全村的希望」。

 


#10
萬古的意思,應該都與喪禮有關。

 


#11
今日正駕駛。

 


#12
一進飛牛牧場就會看到幾台擺在那裡的農耕車,兒子都超愛。

 


#13
必須說,自從買了台底片相機給兒子拍照後,兒子就很願意給別人拍照,因為他知道拍照是什麼東西了,不是一個只是藏在大人手機裡的影像,而是可以真的印出來的照片。

 


#14
大推飛牛牧場裡面的義大利麵餐廳喔!觀光區能做到這樣水準,真的是非常驚豔。

 


#15
兒子拍我。


#16
兒子再拍我。

 


#17
反拍兒子拍我。

 


#18
用黑白拍這個牧場照,怎麼好像一片乾枯?實際上不是這樣的啦。

 


#19
這卷底片的最後一張照片,必須說用 Olympus 35SP 的程式曝光太容易拍了,快門沒什麼回饋,一不小心就拍得太多、太快,因為當天沒有帶多的備用底片,所以剩下都變成美好回憶了。

 

拍攝資訊

底片:Ilford Pan 400
沖掃:麗來攝影,2022/11/14
相機:Olympus 35SP
鏡頭:G.Zuiko 42mm f1.7

徐仲威

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Dcard工作室蝦皮訂閱電子報| zeals75@gmail.com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