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第 246 卷底片,最近都在忙新的底片網站「GrainHunter」https://grainhunter.com/

【關於這卷底片】
底片:Lomography 400
沖掃:麗來攝影 2025/3/13
相機:Koniflex II 85mm f3.5

-

我可能是全台灣少數有在玩底片,剛好會做網站,然後同時也有在寫部落格的人,對我來說,做網站不只是工作,也是興趣,因為我平常就會把自己各種想法實現在網站上。這陣子忙碌的專案是我自己的底片影像資料庫網站「GrainHunter」,網址是 grainhunter.com。其實這個 idea 的網址名稱我改過超多次,如果沒記錯的話,這應該是第五個版本。

最近深刻體悟到一件事情,就是原來「我需要更少的時間」,你可能會覺得這句話有點語病,但沒錯,我就是這樣覺得的,我真的需要更少的時間。會有這個想法,是我自己發現,當我自己在時 間匱乏的時候,效率超好,而且潛力無窮,許多原本以為不可能達到的事情,因為「時間很少」的關係,反而都一一實現了,例如我的公司「形禹工作室」(Refine 網頁設計)的官網改版,還有成立快 10 年的「台灣單車百岳地圖」資料庫及網站改版,至於這個部落格「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可能就先維持現狀,我不希望讓這個部落格看起來很專業,那樣包袱太大,我還是喜歡自己一個人默默無聞,可以「暢所欲寫」的狀態。

這卷底片所使用的相機是 Koniflex II 85mm f3.5,無意間發現它的規格很棒,因為是少見的 85mm 鏡頭,在此之前,我使用的 TLR 都是 Olympus Flex,而 Olympus Flex 的雙眼相機鏡頭焦距都是 75mm,而之前曾經擁有過的 Rolleiflex 2.8D 則遠些,是 80mm。這台 Koniflex 突破了 80mm,來到 85mm,因此我就很感興趣。

對於 5mm 的差距,帳面數字看起來不起眼,但依然有差,就像 80mm 的 Rolleiflex 和 75mm 的 Olympus Flex 一樣,肉眼雖然看不太到差距,但整張照片卻能給人感受到細微的變化,我想,這就是人腦運作的神奇機制吧!

在我使用 Koniflex II 85mm f3.5 以前,一直無法想像它拍出來會是什麼樣子,因為我拿到相機的時候,大概操作五分鐘就壞了,之後拿去內湖高昇送修,修了幾個月才好(來回修了兩次),老相機,問題很多。好險,之後順利修好了,我拍攝後,看到成像,心裡第一眼的想法是,天吶,好像用 Pentax 6x7 搭配 90mm f2.8 拍出來的感覺!那個視角窄化的感覺非常明顯,而且畫面從中心一路銳利到邊緣,也太強了吧!過去我一直以為雙眼相機都是古董情懷的玩具,無法充分利用中片幅的優勢,雖然輕巧許多,但就是差一些,但這台 Koniflex II 85mm f3.5 完全讓我改觀了。

補充一下,Koniflex II 應該是 85mm 雙眼相機中,規格和價格最香的,和昂貴的 Fujicaflex 一樣都使用 5 枚鏡片,可是重量卻只有 1020 公克(資料來源:二眼里程標):

  • Ansco Automatic(83mm f3.5,3 枚鏡片,1/400 快門,1300 公克)
  • Ciro-flex D(85mm f3.5,3 枚鏡片,1/200 快門,970 公克)
  • Fujicaflex(83mm f2.8,5 枚鏡片,1/400 快門,1305 公克)
  • Graflex 22(85mm f3.5,3 枚鏡片,1/400 快門,980 公克)
  • Koniflex II(85mm f3.5,5 枚鏡片,1/400 快門,1020 公克)

-

 


#1
我家最近的樣子,畫面中央的照片,是一張我用 Pentax Auto 110 搭配 18mm f2.8 鏡頭所拍攝的建築風景照片(照片連結請見 GrainHunter),我很喜歡,因為覺得用黑白底片拍出來的影像很耐看。
Koniflex II 85mm f3.5(1/10,f3.5)

 


#2
每個月一次的讀書會,雖然我用電腦和手機的時間遠大於讀書。Koniflex II 有內建倒數計時拍攝的功能,不過因為視角較窄,因此我將相機放在咖啡廳隔壁隔壁的桌子上,用東西墊高充當腳架拍攝,很幸運地,一次就成功了,拍出來的景深控制我很喜歡,雖然還是可以再深一點,但我怕這樣反而會產生動態模糊。
Koniflex II 85mm f3.5(1/5,f3.5)

 


#3
台北有些捷運站內的廁所異常明亮,在室內竟然可以用 1/100 的快門速度搭配 f3.5 光圈進行拍攝。這站是亞東醫院捷運站。
Koniflex II 85mm f3.5(1/100,f3.5)

 


#4
兒子大班下學期了,我開始很珍惜每次接他上下課的時間,一有機會就會問他要不要拍照。這張照片,我們是要拍攝學校內種植的金桔,已經結果了,但是景深太淺了,整個糊掉。
Koniflex II 85mm f3.5(1/200,f3.5)

 


#5
學校已經結果的金桔特寫,這是 Koniflex II 的最近對焦距離。我的下一台雙眼相機也許是 Mamiya C220,因為可以近拍,也可以換鏡頭,但我總有預感我不會喜歡,所以遲遲還沒買。
Koniflex II 85mm f3.5(1/200,f3.5)

 


#6
我曾經在這個公園用 Pentax 6x7 搭配 105mm f2.4 那顆鏡頭拍攝兒子打藍球的一些照片(見 GrainHunter),Koniflex II 85mm f3.5 拍出來的畫面,讓我回想起那些畫面。
Koniflex II 85mm f3.5(1/200,f3.5)

 


#7
最近新買的 Ikea 新口味蠟燭,完全沒味道。
Koniflex II 85mm f3.5(1/5,f3.5)

 


#8
對我們家來說,小孩使用 iPad 都是特殊時刻,特殊時刻,都值得用底片留念。
Koniflex II 85mm f3.5(1/50,f3.5)

 


#9
小孩看影片就會進入一個世界,大人基本上也是。
Koniflex II 85mm f3.5(1/50,f3.5)

 


#10
對我來說,Koniflex II 最驚人的地方,除了 85mm 的視角之外,f/3.5 全開光圈,就是可用光圈。不過,它最高速 1/400 的快門,和 1/200 次高速的上弦是分開的,如果你先將快門速度調整到 1/200 上弦的話,那麼就將無法將快門速度改到 1/400,必須最快只能用 1/200 拍攝,需要特別注意。
Koniflex II 85mm f3.5(1/5,f3.5)

 

以上就是這卷 Koniflex II 85mm f3.5 搭配 Lomography 400 120 彩色底片的內容,謝謝收看!


探索更多來自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徐仲威

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PodcastDcard蝦皮工作室|zeals75@gmail.com

這篇文章有 6 則留言

  • Kotetsu表示:

    C系列很棒,330的取景器會更銳利,價差也不是想像中的這麼大,我覺得我這組進來,就不太會再出去了

  • 江孟澤表示:

    Koniflex確實是台很棒的雙眼相機啊!我買到的是初期生產的Koniflex I,對焦屏是聚光型的凸透鏡,和手邊其他TLR(Rolleicord、Olympusflex、Mamiya C220)採用的平面設計相比更亮,真的比較好對焦。

    至於徐大提到的最高速快門要先調整才能上弦這件事,由於我是從Konica的旁軸機開始玩,用過的Konica相機,早期使用Seikosha或Konirapid這樣的純機械式鏡間快門,都是這樣的設計,所以算是早早就被制約(?),先算好曝光、調整數值,擊發快門前才會有上弦的動作,所以算是沒有造成太多困擾......?但以現今角度而言確實不直覺。

    說回Koniflex,我擊發快門都是按機身正面右下,上弦桿旁邊的快門鈕啊,雖然上弦桿回推同樣觸發快門,但我手不夠穩,反而容易晃動(Rolleicord III就沒得選,只有上弦桿一途)。用到現在我還沒能適應的,是I代沒有防止重曝功能,過片轉輪設計成按下中間按鈕才能轉動,因此過片前後都是呈現轉不動的狀態,同時也不論快門擊發與否,按下中間鈕都能再過片,過片與快門各自為政,於是經常發生重曝,或是拍完放了兩天再拿起來拍,謹記上次重曝的教訓,先過片,但其實上次已經過好了,因此浪費一張。以前不覺得防止重曝有什麼特別,直到我用了Koniflex I。

    BTW,如果徐大想要在買下去前先試用Mamiya C220的話,我這裡有一機三鏡可以借你!有少見沒霧化的小廣角65mm f3.5、規格不起眼但最輕巧80mm f3.7,還有倒數計時、景深尺、景深預覽全部功能通通塞進去,Heliar結構的105mmf3.5 DS,有興趣的話再跟我說。

    • 徐仲威表示:

      真的很抱歉,我在三更半夜寫文章的時候記憶不清楚,誤把 Koniflex II 的快門方式寫錯了,它確實只要按角落的快門鈕就好,所以文章那部分我就直接刪除了,避免散播錯誤資訊,真的很感謝指正!

      這樣說起來,我覺得 Koniflex 和 Olympus Flex 相比,就是各有千秋了,Olympus Flex 在按鈕操控性上沒什麼好挑剔的,然後 Koniflex 的對焦屏真的很明亮,不過用放大鏡的時候底部比較容易看不清楚(因為凸透鏡的關係),角度要橋一下

      Mamiya C220 我應該還是會自己找一台,所以就先謝謝你的好意啦!

      • 江孟澤表示:

        看完徐大的回覆,原本想説有些挑選C220的經驗可以聊,但居然就放著放到忘記了,my bad......

        如果要從日拍買Mamiya C220,並且會使用105mm f3.5 DS這顆鏡頭的話,請優先挑選機身帶有冷靴座的批次,因為早期無冷靴座版本機身,其左側的對焦距離尺/近拍曝光補償表是沒有105 DS的資料的(應該是當時尚未生產這顆鏡頭),雖然不是每個人都會用得到,但這兩種版本沒有明顯價差,有總比沒有好。

        接著是鏡頭的部分,雖然C220/C330的機械設計十分可靠,但鏡頭就需要仔細挑選了,出問題的比例不低。不論是基本的葉片快門因為久未保養卡住,或是鏡片脫膠/霧化/鍍膜退化白點,我都有遇到過。以個人經驗和日拍看到的品項而言,65mm f3.5這型鏡頭不論前後期,十個裡會有八個碰到後組膠合玻璃霧化,並且賣家通常不會拍出來,或刻意隱藏。我蹲了一年多才遇到價格合理又沒霧化的品項。80mm f2.8也是一樣的問題,但觀察下來比例較低。180mm f4.5 super則是前組的膠合玻璃脫膠,看上去會有一圈彩虹紋路。總之Mamiya的鏡頭不論是哪個系統,都需要非常非常仔細地檢視鏡片狀況,如果照片看不出來,寧可放棄不收,然後收來之後直接送去保養快門組再開拍,不然都帶出門、測光構圖對焦好了才發現快門卡住真的會幹意無限~

        雖然好像都在講缺點,但C220依舊是我手邊出勤率最高的TLR,原因無他,可以換鏡頭,又能近拍,有心的話一捲120底片可以偷到13張,我真心推薦啦,希望徐大早日找到合適的品項~

      • 徐仲威表示:

        聽你這麼一說我決定隨緣先不找了,最近對日拍的怨念頗深,覺得陰德值已用完,暫時金盆洗手

        但你的資訊實在是太實用,請受小弟一拜!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徐仲威|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