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main content
search

origin_4271992054

原本這篇是昨天就發了,不過因為發了之後馬上遭到關切,所以我又改了文章內容,避免不必要的誤會,但這例子是真的。

工作是個修煉,讓我見識到其他社會真實的一面。以前我們受教育都是在追求分數,不斷地被鞭策,無論是來自老師的鞭策、父母的鞭策以及考試的鞭策。當我們出社會後,鞭策減少了,我們開始需要為自己負擔更多的責任了。但每個人的水準不一樣,有些人覺得這份工作這樣做就好,有些人卻覺得說什麼都不能跟平庸妥協。

最近朋友的公司來了一位六年級新人業務,別人原本一天需要打 40 幾通以上的電話開發客戶,他只打 6 通,而且他還是在下班前主管問他,他才表明他只打了 6 通的。他也很敢講,不過我倒覺得這就是擺爛,明明別人跟你說公司的規矩就是一天 40~80 通電話,你明明有聽見,卻擺明不遵守,當被問「為什麼」的時候就理由一堆。然後新人到職還沒一個月就開始請假,理由除了病假之外還有事假,最瞎的是「我女朋友上吐下瀉」。

你的績效沒有達成,就是連累部門主管,進而影響整個公司。套句我前老闆喜歡說的話:「不要把問題丟回來給我!」這種人對於公司來說只是製造更多問題,需要他的主管插手解決,持續鞭策、鞭策、鞭策,自己才會有所前進。

某個程度上,「普通人」跟「人才」的差別其實只有「主不主動」而已。因為主動的人他無時無刻都在求進步,不用別人賦予他工作,他自己會找公事做,永遠閒不下來,日積月累之下,即便他原本只是普通人,也會變成人才。

而普通人因為不主動,沒有人吩咐就停下來,不但原地休息,還玩起了遊戲,十足的享樂人生,就是標準的普通人。普通人升不上主管,因為他沒有辦法體會如何管理自己以及管理別人,他總是需要別人來管理,總是需要別人來鞭策。

出社會愈久,愈要習慣普通人的存在,因為這只是我們脫離學校體制下的正常反應。反正誰先放棄,誰就輸了;誰一直主動,誰就贏了。

 
按這個按鈕,預約新文章:

 

photo credit: Mr. Kevin Thai via photopin cc

徐仲威

FacebookThreadsInstagramYouTubeDcard工作室蝦皮訂閱電子報| zeals75@gmail.com

歡迎留言,我都會回

Close Menu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