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非常值得紀念,因為,我終於聽出來CD的價值了!
首先要感謝的應該是涵宇送我鐵三角的AD500,才讓我更進一步啟發了今天的感覺。
從剛開始聽音樂,記得是國小都還沒有畢業的時候,那時候家裡有一台SONY的WALKMAN
方方正正,黑色外殼,那是第一次認識CD的印象。
我的第一張CD是當時頗為流行的「酷龍(同名專輯)」,也是國小還沒畢業的時候,存錢去買的
在經歷了相當長的一段存錢買CD的生活,到了MP3氾濫,P2P軟體招搖的時候,我也漸漸被吸引過去了
我的第一套P2P軟體,叫Kazza,一個國外的軟體
這是跟著老哥用的,那時用他抓了不少國外以及台灣的東西
下載盜版音樂也持續了好一段時間,
印象中我那時的最後一張CD是日本「大無限樂團」的「DEEP FOREST(深邃森林)」,2001年發行
之後就對CD漸行漸遠,毫無牽扯,對下載音樂毫無罪惡(我買SOUL'd OUT的不算數)
時間一拉,到我20歲的時候,我變得漸漸重視音樂的價值
引爆點是涵宇的教唆,使我漸漸與正版音樂靠攏
接著我接觸蘋果電腦,遇見不少以音樂為業的客人,
我自己也因為好玩,用了蘋果的內建軟體,做了自己的第一首混音歌曲「假雪中紅mix」
歌曲元素是用自己高一時錄的雪中紅聲音檔,再加上GarageBand(那套內建軟體)內建的循環樂段
一口氣從下班回到家,做到凌晨四點多才完成,之後,我對音樂的價值徹底改觀
原來一首音樂或者歌曲要完成,是有多麼地不容易
偶而再聽聽SOUL'd OUT的音樂,每次聽到搭配絕妙的各種「聲音」,總是常常私下讚嘆享受
會好好聽SOUL'd OUT的音樂都是在廁所裡面,因為我沒有MP3 Player,
所以每次想要邊上廁所邊聽音樂,都只能把CD從箱子中翻出來,
放到我的CD Player中(現在是一台Panasonic,高中老媽送的),克難聆聽
也因為這樣,常常覺得很不對勁,有時候覺得SOUL'd OUT的音樂很棒,有時候聽起來又覺得還好
都沒有發現,覺得很棒的時候,都是用Player+耳機的時候,
平常用電腦接擴大機,細節根本不會去注意到,只覺得開大聲,砰砰砰地很爽
最近買Corinne Bailey Rae的同名專輯,為了追求--哪一種音樂格式的品質最好?
試了老半天,從講求MP3的位元率,到接觸AAC,甚至AIFF,
靠,結果是,我根本聽不出來!
但那時為了讓自己有一個結論,於是呢,我自定了AAC 256位元率最經濟實惠,音質最OK
會棄MP3找AAC,是輿論都這麼說,其實我聽不出來
至於256的AAC對上AIFF,我真的聽不出來
所以仍然不用檔案大的AIFF
這個結論陪伴了我幾個月的時間
直到剛才!我的領悟再度打翻我的看法
我拿了Alicia Keys的Songs in a minor來試,才頓悟
今天我又懷疑了CD的音質問題,因為我去廁所聽音樂的時候
又發現,為什麼聲音如此好聽
走出廁所,我把耳機接上電腦,奇怪,似乎不太一樣
為了讓比較基準相同
我特地把CD放在我的macbook中,也放在我的CD Player中都聽聽
結果真的不一樣!其中造成者,竟然就是我的電腦!
聲音經過電腦晶片的層層關卡,果然被些微改變了
怪不得有人說用擴大機加喇叭聽音樂,等同於層層污染,不如耳機來的真實直接
怪不得會有人去花萬把塊,只為了一台CD Player
怪不得我轉的AIFF聽起來竟然跟AAC一樣
如果要用文字來形容感覺
用CD直接撥出來的音樂,會比較廣,聲音比較多細節
乍聽之下很華麗,但要去仔細聽某個樂器的時候,也能聽清楚
但這是數位音樂所不能及的
應該說是能兼顧各個頻段的份量,不會故此失彼
好了我該睡了,明天還要搭遊覽車去看迎新,晚安
探索更多來自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徐仲威 的內容
訂閱即可透過電子郵件收到最新文章。
請把逗號拿開
昨天烤肉時,值星官烤的雞,八成沒熟。
值星官兇三小!
顧此失彼。
我承認我的教唆很靠背 哈哈
這耳機在你身上找到了更多的價值。
非常適合你。
所以我還是覺得同價位,耳機的音質應該比喇叭來的好
希望對你有所改觀,也對你有所幫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