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 2020,我在目前這間一人公司待滿三年,我做了一個舉動,就是把我的職稱從「內容設計師」改為「資深內容設計師」。這個小舉動雖然只是在 Email 簽名檔中增加兩個中文字而已,但我似乎發現到,這是一個不好的開始。
今天在和客戶確認網站的時候,我做了不好的事情,就是我讓自己被情緒帶著走了。問題點很簡單,就是客戶要求的東西,我們沒做到,因為我們覺得另一個解決方案更好,於是就直接提給客戶。沒提還好,這一提就讓客戶感覺不舒服了,因此客戶在討論過程中有用上比較負面的字眼來形容目前我們做出來的成品。而我自己就是因為沒有辦法親耳聽到自己做的東西被如此評價,因此,理智線就斷了。
我想,我就是太催眠自己是一名設計師了。現在即使我自己的工作是設計師,我也還是不太喜歡跟設計師溝通,因為設計師總是難溝通,不但常常有些莫名的所謂「設計師的堅持」,而且多半聽不進去別人講的話,禁不起批評。寫到這裡,我發現當我在一人公司處於「設計師」這個角色的時候,我自己就是這樣一個難溝通的人啊!
但是,我在一人公司的另一個角色「專案經理」就不一樣了。專案經理就是我上一份正職工作的內容,安內攘外,對外釐清客戶的需求,對內溝通以實現客戶的需求。工作內容都環繞在客戶與專案上,什麼批判性的字眼對我都不痛不癢,因為這些東西又不是我做的,被嫌差勁又不會少一塊肉。反正客戶講再難聽的話,跟內部溝通時聚焦在客戶的本意上就好,其餘雜音,一律過濾。
只做專案經理,我想我可以做得很好;只做設計師,我想我也可以做得很好。但問題點就在於一人公司的體制,我就是兩個角色都要扮演,因此,如果在面對跟客戶溝通時應該要扮演的專案經理角色忘記扮演的時候,那個討人厭的設計師性格就會跑出來攪局了,就會替專案埋下不好的種子。
我不知道客戶對我這負面行為的記性好不好,我也不知道我不該對外展現的設計師性格到底已讓多少客戶感到汗顏過。我想,我要修改自己的簽名檔和名片了,對外還是安分守己當個專案經理就好,務必儘速練成即使親耳聽到各種負面的批判性字眼,都還是可以不慍不火、不動聲色的高超境界。
阿彌陀佛。
Photo by Mark Daynes on Unsplash
探索更多來自 那些在我身上的底片效應 的內容
Subscribe to get the latest posts sent to your email.